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时间:2016-11-04 08:58:00
点击率:922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所应有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可或缺的,但经常会发生妈妈忙得手忙脚乱,爸爸却在一旁玩手机,叫到帮忙还理直气壮地:我不是很懂,只会越帮越忙啦!
我们解决不了全社会性的角色缺失现象,但我们可以给一些也许妈妈们一些可以用到的建议:为了让爸爸更爱陪宝宝玩,你不要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第一条就是:不要再转那些责备爸爸的文章,也不要再转那些如何教爸爸去做爸爸的文章。
因为他还没进入角色
虽然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爸爸进入角色状态的时间,会远远落后于妈妈。虽然世上的确有电视里那种一听到老婆怀孕就激动的痛哭流涕的超级爸爸,但男同胞如果能从孩子哇哇落地时体会到自己当爹了,就相当地不错。
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明白了在孩子成长和学习阶段,如果给予太大的压力,拔苗助长之类的,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成人也是一样,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上,正面的鼓励,宽松的环境,合理的期待,都比责难和压力要有意义多。这就是为什么转发“如何做爸爸”的相关文章给自己家的爸爸,非但不会激起爸爸的“检讨心”,反而可以很有效地抹杀他的热情了。
另外一个杀手锏,是我们从小最熟悉的好朋友,叫做“别人家的**”。这种方法对教育孩子不好,同样这对爸爸的成长也不好。我们没有办法全面地了解别人家庭亲子之间的真实情况,这样的比较连公平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有什么效果了。
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很简单,就是“自由尊重信任”。听着很虚假,但这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最核心但是最难把握的关系,在妈妈——爸爸——孩子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多陪孩子”不等于“按你的要求想法多陪孩子”。
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来自爸爸和妈妈双方共同的教养。两种亲子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带来更完整和平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说白了,孩子需要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而不是两个妈妈,或者是“妈妈和她的跟班”。
“自由”表示给爸爸们自己有权利选择如何陪孩子玩。爸爸和妈妈陪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对妈妈来说,“陪孩子玩”重要在于“陪孩子”,所以只要和孩子玩就好了,再低龄再幼稚的玩具游戏都能乐在其中。
爸爸则可能受不了这样,因为“陪孩子玩”重要的是在于“玩”,如果玩得毫无兴趣,这件事就很难日常坚持了。所以应该鼓励爸爸去用自己的玩法,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和孩子一起玩。
“尊重”意味着理解和允许育儿中产生的分歧。比如有些家里妈妈注意安全,爸爸则喜欢冒险,喜欢一些危险指数较高的游戏。又比如孩子一生病受伤一些妈妈就容易着急害怕,爸爸则可能觉得“这算什么”。这样的不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也不代表谁更爱孩子。这只是一种个性的差异而已。
“信任”则是需要给爸爸更多的支持,即便这种支持需要你担惊受怕一些。比如当爸爸自告奋勇想自己带孩子去游乐场甚至逛街,即便你担心他会照顾不好孩子,也请忍住不去喝止“如果丢了怎么办”或者“你又不懂怎么照顾,就在沙发上玩就好了。”否则90%的爸爸可能都会产生 “你到底是要不要我多陪孩子啊”的指令冲突。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建议肯定仅仅对某一些家庭的情况有用。比如一些爸爸本身仍然还是一个爱玩的孩子,这的确需要妈妈们用更多的内心来等待和鼓励爸爸自己的成长。
这可能辛苦一些,但“有童心、好玩和有趣”在中国人中,是会让人一辈子受益的稀少属性,请好好珍惜和使用这样的爸爸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我们解决不了全社会性的角色缺失现象,但我们可以给一些也许妈妈们一些可以用到的建议:为了让爸爸更爱陪宝宝玩,你不要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第一条就是:不要再转那些责备爸爸的文章,也不要再转那些如何教爸爸去做爸爸的文章。
因为他还没进入角色
虽然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爸爸进入角色状态的时间,会远远落后于妈妈。虽然世上的确有电视里那种一听到老婆怀孕就激动的痛哭流涕的超级爸爸,但男同胞如果能从孩子哇哇落地时体会到自己当爹了,就相当地不错。
爸爸同孩子的关系是从出生之后开始慢慢搭建起来的。等到孩子开始能和爸爸用眼神手势声音进行互动,这种关系才会更容易被爸爸接受。
所以转发文章的作用更可能只是加重了抵触心理。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明白了在孩子成长和学习阶段,如果给予太大的压力,拔苗助长之类的,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成人也是一样,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上,正面的鼓励,宽松的环境,合理的期待,都比责难和压力要有意义多。这就是为什么转发“如何做爸爸”的相关文章给自己家的爸爸,非但不会激起爸爸的“检讨心”,反而可以很有效地抹杀他的热情了。
另外一个杀手锏,是我们从小最熟悉的好朋友,叫做“别人家的**”。这种方法对教育孩子不好,同样这对爸爸的成长也不好。我们没有办法全面地了解别人家庭亲子之间的真实情况,这样的比较连公平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有什么效果了。
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很简单,就是“自由尊重信任”。听着很虚假,但这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最核心但是最难把握的关系,在妈妈——爸爸——孩子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多陪孩子”不等于“按你的要求想法多陪孩子”。
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来自爸爸和妈妈双方共同的教养。两种亲子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带来更完整和平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说白了,孩子需要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而不是两个妈妈,或者是“妈妈和她的跟班”。
“自由”表示给爸爸们自己有权利选择如何陪孩子玩。爸爸和妈妈陪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对妈妈来说,“陪孩子玩”重要在于“陪孩子”,所以只要和孩子玩就好了,再低龄再幼稚的玩具游戏都能乐在其中。
爸爸则可能受不了这样,因为“陪孩子玩”重要的是在于“玩”,如果玩得毫无兴趣,这件事就很难日常坚持了。所以应该鼓励爸爸去用自己的玩法,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和孩子一起玩。
“尊重”意味着理解和允许育儿中产生的分歧。比如有些家里妈妈注意安全,爸爸则喜欢冒险,喜欢一些危险指数较高的游戏。又比如孩子一生病受伤一些妈妈就容易着急害怕,爸爸则可能觉得“这算什么”。这样的不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也不代表谁更爱孩子。这只是一种个性的差异而已。
“信任”则是需要给爸爸更多的支持,即便这种支持需要你担惊受怕一些。比如当爸爸自告奋勇想自己带孩子去游乐场甚至逛街,即便你担心他会照顾不好孩子,也请忍住不去喝止“如果丢了怎么办”或者“你又不懂怎么照顾,就在沙发上玩就好了。”否则90%的爸爸可能都会产生 “你到底是要不要我多陪孩子啊”的指令冲突。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建议肯定仅仅对某一些家庭的情况有用。比如一些爸爸本身仍然还是一个爱玩的孩子,这的确需要妈妈们用更多的内心来等待和鼓励爸爸自己的成长。
这可能辛苦一些,但“有童心、好玩和有趣”在中国人中,是会让人一辈子受益的稀少属性,请好好珍惜和使用这样的爸爸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