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对抗孩子任性的九大妙招
时间:2016-09-14 08:59:00
点击率:1072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罢休。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
1.攻心为上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3.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4.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5.“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6.转移目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7.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8.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很坚强吗?怎么连不吃一块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坚强还是假坚强?”
9.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
1.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2.以退为进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3.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4.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5.“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6.转移目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7.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8.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很坚强吗?怎么连不吃一块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坚强还是假坚强?”
9.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