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师幼互动中的“三少”和“四多”
时间:2017-05-09 09:11:00
点击率:1112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排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事无巨细,凡是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表达思想、传达信息。而幼儿则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师幼互动是无处不在的。教师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意语言运用的“三少”和“四多”。
“三少”(一)少用指令性语言
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为了向幼儿表达明确的规则意识,让幼儿的行为和活动符合规则,经常向幼儿发出指令,告诉其“该怎样”、“不该怎样”,语言上经常提出“不能”、“不要”的话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左右和支配。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这种指令性语言的“度”,使指令性语言变成了“监控”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受到影响。
(二)少用批评性语言
为了维持良好的常规秩序,教师常常关注对幼儿某种不当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并经常会说出批评或责怪幼儿的话语。这种责备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也损害了教师的自身形象。幼儿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责备而导致情绪消极,一些幼儿甚至会做出逃避或抵触行为,同教师唱反调,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幼儿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面部表情或神态,能够用幼儿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有建设性、客观、适度地批评,幼儿是能够接受的。
(三)少用控制性语言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随时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如果教师只用“知道了”、“哦”等语言作出冷淡的回答,幼儿的发现活动就会因教师“语言的控制”而淡化。相反,如果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真的?你是怎样发现的?”“哦,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吸引幼儿的语言,就会激起幼儿对所发现的新现象做出更加主动、深入的观察与探究。
在语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喜欢使用故事后的语言用语,如:“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封闭性语言,来控制整个活动不偏离教师的“预设”。这些控制性语言的使用控制了幼儿的思想和学习过程,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泼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教师的语言禁锢,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多”
(一)多用提问性语言
教师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提问性语言:是否式、选择式、引导式和预设式。是否式、选择式提问语言比较封闭,答案控制在“好不好”、“对不对”。引导式和预设式提问语言比较开放,能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球为什么会滚动呢”等。后两种提问灵活,问题紧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才能做出思考性的回答。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能作出不同创意的回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二)多用鼓励性语言
教师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教师应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在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你好棒”、“你做得真好”、“加油”。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的愿望。
(三)多用启发性语言
在组织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向幼儿发出启发性语言,如“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根据教师的问题去寻找心目中的答案。然后,根据幼儿反馈结果,教师继续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
(四)多用平等性语言
平等的语言,如“我能够帮助你吗”、“我们一起分享吧”,让幼儿近距离和老师接触,使幼儿更信任教师,师幼互动关系更加亲密。如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教师应承认师幼双方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平等的对话使师幼双方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各种思维的融合,发出师幼双方意想不到的新意。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临场应变技巧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