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
必读::幼儿教师与年轻妈妈沟通之道
时间:2017-03-16 09:05:00
点击率:1481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案例】张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可是她很害怕与孩子的妈妈沟通教育问题,尤其是在与她们交流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特点时,张老师更加紧张。因为她发现现在的妈妈们育儿水平都很高,知道很多的幼教知识,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套一套的,而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紧密,还没有充分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她总是回避与妈妈们的沟通。她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但又把握不好与她们沟通的方法,她十分迫切地想尽早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理解当代年轻妈妈的社会背景,把握她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的针对性。
1、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影响下,年轻妈妈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的潮流中。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父母群……各种网络途径使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与信息。遇到育儿难题时,她们通过网上发帖,足不出户,就能与其他家长充分地交流早教经验。 因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年轻的妈妈们获取育儿知识最常用的渠道。但是网络上传播的个人育儿经验并非都是科学的,有些是似是而非的道理, 有些甚至是伪科学,如果没有系统和牢固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对之进行分析与辨别,会给科学的早期教育带来混乱。可见,育儿知识和经验网络化既有利也有弊,引导幼儿家长趋利避害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新课题。
2、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倾向
在当今社会,人的个性发展得到鼓励和支持,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需要家长们对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妥善处理好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不少家长忽视社会性发展对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性,还有的家长把个性片面地看成是与众不同或者另类,对孩子的“个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使得个性化教育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局面。而幼儿园属于集体环境,需要培养孩子形成一致的生活规律、游戏规则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过分自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就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有的家 长认识不到孩子这种“个性”的缺点并且不配合教师的教育与建议,就会给科学的个性教育带来难题。
与年轻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当代年轻妈妈出现的新特点,是教师分析她们的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 依据,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沟通内容与沟通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1、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
家长是一个没有组织机构的松散群体,因而许多年轻妈妈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呈现出朴素、自发、芜杂的原始样态,其中有科学成分,也有准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成分,这样就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化的教师为家长提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帮助,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指南,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主要思想武器,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家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非主流教育观念。
非主流教育观念并非完全错误的理念形态,主要是基于个人经验产生的、缺乏专业思辨的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它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但总的来说具有误导作用。根据实践观察与调研访谈,当前家长的非主流教育观念主要涉及的范畴有: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以家长为本位或者儿童为中心的片面价值观,以及片面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或自然主义教育等。这些范畴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包括:认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赏识教育过度;把特色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给孩子报兴趣班等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认为自由是孩子的第一需要,等等。这些问题让许多年轻的妈妈们纠结不清,是教师与家长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总体来说,年轻的妈妈们追求个性化教育符合科学幼教的导向,但是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教研活动,而且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具体言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把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在幼儿园发生的具体事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做会让家长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具体表现是其在家里不曾出现或者很少出现的,从而为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尤其是社会性表现提供了真实的参考,这将有利于引导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作为初入职教师,张老师遇到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要想尽快走出与幼儿的妈妈沟通的尴尬局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观察和分析当代年轻妈妈的基本特点,并把握与她们沟通的基本站位与策略。
当代年轻妈妈的特点理解当代年轻妈妈的社会背景,把握她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的针对性。
1、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影响下,年轻妈妈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的潮流中。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父母群……各种网络途径使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与信息。遇到育儿难题时,她们通过网上发帖,足不出户,就能与其他家长充分地交流早教经验。 因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年轻的妈妈们获取育儿知识最常用的渠道。但是网络上传播的个人育儿经验并非都是科学的,有些是似是而非的道理, 有些甚至是伪科学,如果没有系统和牢固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对之进行分析与辨别,会给科学的早期教育带来混乱。可见,育儿知识和经验网络化既有利也有弊,引导幼儿家长趋利避害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新课题。
2、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倾向
在当今社会,人的个性发展得到鼓励和支持,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需要家长们对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妥善处理好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不少家长忽视社会性发展对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性,还有的家长把个性片面地看成是与众不同或者另类,对孩子的“个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使得个性化教育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局面。而幼儿园属于集体环境,需要培养孩子形成一致的生活规律、游戏规则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过分自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就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有的家 长认识不到孩子这种“个性”的缺点并且不配合教师的教育与建议,就会给科学的个性教育带来难题。
与年轻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当代年轻妈妈出现的新特点,是教师分析她们的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 依据,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沟通内容与沟通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1、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
家长是一个没有组织机构的松散群体,因而许多年轻妈妈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呈现出朴素、自发、芜杂的原始样态,其中有科学成分,也有准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成分,这样就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化的教师为家长提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帮助,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指南,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主要思想武器,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家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非主流教育观念。
非主流教育观念并非完全错误的理念形态,主要是基于个人经验产生的、缺乏专业思辨的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它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但总的来说具有误导作用。根据实践观察与调研访谈,当前家长的非主流教育观念主要涉及的范畴有: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以家长为本位或者儿童为中心的片面价值观,以及片面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或自然主义教育等。这些范畴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包括:认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赏识教育过度;把特色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给孩子报兴趣班等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认为自由是孩子的第一需要,等等。这些问题让许多年轻的妈妈们纠结不清,是教师与家长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总体来说,年轻的妈妈们追求个性化教育符合科学幼教的导向,但是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教研活动,而且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具体言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把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在幼儿园发生的具体事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做会让家长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具体表现是其在家里不曾出现或者很少出现的,从而为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尤其是社会性表现提供了真实的参考,这将有利于引导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