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父母必看:请别再用“乖”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时间:2016-10-13 09:00:00
点击率:979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乖”到极致的孩子有着几个父母长辈忽视了潜在影响:
1、“乖”孩子大都没主见
有些父母喜欢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并希望能让孩子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丝毫的不遵从。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决定,当父母不再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就不知所措了。遇到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2、“乖”孩子容易缺乏想象力
3、“乖”孩子容易忽视自己
因为心中被装满了应该怎么做,孩子渐渐地就变得没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们也没有了反抗的意识,只知道替别人考虑。
因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没有达到父母或者亲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责,从而产生忧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会使孩子的人格难以健全的发展。
4、“乖”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爸爸妈妈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其实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除了以上讲述的这些,“乖”孩子还容易掉入“固执”这个怪圈。因为过于听话导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也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会变得很固执,难以沟通、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反而说明孩子养得好。而是想告诉爸妈们最好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我们的孩子:TA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所以TA根本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
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
如果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孩子的“乖”可以说是爸妈优质教育的结果咯。
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抚养者,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然后尽量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方式。
因此,最后要说,不论一位爸妈多么睿智,只要我们存有“孩子要乖”的想法,就极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
不要迷信“乖”孩子,有可能最听话的那个孩子反而会一事无成,因为过度的规矩将束缚他们行动的手脚,捆住他们思想的翅膀,结果他们会既无法奔跑更不能飞翔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1、“乖”孩子大都没主见
有些父母喜欢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并希望能让孩子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丝毫的不遵从。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决定,当父母不再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就不知所措了。遇到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2、“乖”孩子容易缺乏想象力
乖孩子不仅容易缺乏主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总是听爸爸妈妈的话的孩子不爱思考,因为他们总是不需要思考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多数都很老实、不调皮、不搞怪的原因了。
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调皮的、敢向规矩和纪律挑战的,他们总是能在各种情况下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而这些鬼点子往往能孩子变得有趣、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过于绝对。3、“乖”孩子容易忽视自己
因为心中被装满了应该怎么做,孩子渐渐地就变得没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们也没有了反抗的意识,只知道替别人考虑。
因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没有达到父母或者亲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责,从而产生忧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会使孩子的人格难以健全的发展。
4、“乖”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爸爸妈妈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其实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除了以上讲述的这些,“乖”孩子还容易掉入“固执”这个怪圈。因为过于听话导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也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会变得很固执,难以沟通、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反而说明孩子养得好。而是想告诉爸妈们最好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我们的孩子:TA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所以TA根本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
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
如果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孩子的“乖”可以说是爸妈优质教育的结果咯。
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抚养者,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然后尽量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方式。
因此,最后要说,不论一位爸妈多么睿智,只要我们存有“孩子要乖”的想法,就极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
不要迷信“乖”孩子,有可能最听话的那个孩子反而会一事无成,因为过度的规矩将束缚他们行动的手脚,捆住他们思想的翅膀,结果他们会既无法奔跑更不能飞翔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