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幼儿教育:家长的焦虑对孩子的影响
时间:2016-10-12 09:18:00
点击率:988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在与朋友的聊天中经常会有人说到这样的情况,"我家孩子怎么这么小开始说谎了,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啊";还有些会说,"给这个小孩子报了艺术班,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兴趣,但时间一长,孩子就开始抗拒了"。还有这么一种情况,"我家孩子也不小了,怎么还不会独立?"。可以看出家长很心急,孩子的成长是要遵循其规律的,但很多家长忘记了,变得越来越焦虑,从而影响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下面通过案例来说明几种比较常见的家长焦虑的情形。
案例一:家长焦虑时,容易忽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问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是告诉孩子我尊重你,我也相信你的判断。这样,再看上面的例子,如果在你面前发生了一件事,你明明可以处理的,边上的朋友也没有问你的意见和想法,就直接帮你处理了,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案例二:孩子“说谎”,担心会一直这样
两个孩子在聊天,一个说:“我昨天去了海洋馆”。另外一个说:“我昨天也去了海洋馆”。然后这位孩子的妈妈就在边上说了:“你这小孩怎么说谎啊,你什么时候去过海洋馆?”,讲话的态度不是太好。因为家长认为说谎是很严重的事,一旦养成习惯怎么办?又开始焦虑起来了,导致每次孩子都挺怕家长的。
当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实这位家长不必太担心,六岁以前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见到前一位孩子说去了海洋馆,他也吸收了,就说了,其实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说的。当然随着孩子长大,说谎机率会大大增加,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责任,因为孩子怕犯错。家长要做的是,先告诉孩子应该要有责任心,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当然家长不要对孩子这个行为反应太大,否则孩子下次会想方设法的逃避责任。当然,之前说的那种无意识的状态除外。
案例三:给孩子安排能力范围内的事
家长有时候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学一些超出孩子年龄范围的乐器,而有些乐器孩子要学很长时间才能见效。这样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信心是一个打击,因为孩子会觉得他一直做不好,接下来就出现了排斥的行为。导致家长就又开始焦虑了,“为什么孩子一开始好好的,现在不想学了”,“我不让孩子学,可别人都在学”,所以就会”逼”着孩子学,导致亲子关系又紧张起来。
其实,任何事情家长在安排前先考虑下是否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能力范围,长期下去孩子会有挫败感。而比较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在过程中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动力。有些家长会问,那总是给一些孩子能完成的,不是就没有难度了,孩子马上就会,不是会骄傲?其实不然,家长可以由浅入深,逐渐提高难度。比较理想的是,孩子不全会,还要自己探索一段时间,这样当他完成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另外家长也要注意方法,孩子完成的时候很兴奋的跟家长来说,家长认为这个太简单了,就应付的回答了下,小孩子很敏感的,能感受得到,这样又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了。所以有时候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案例四:总感觉孩子坐不住,很顽皮
在家中孩子总是跳来跳去,一会在沙发上跳,一会在床上跳,一会又在地板上跳,感觉孩子根本停不下来。但这个时候家长已经累趴下了,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感觉到累。因为这个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在蒙台梭利理论中这个叫做动作的人类倾向。这么小的孩子本来就是坐不住的,他坐20分钟,就要动10分钟,所以家长没必要让孩子安静的坐着,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之前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过,孩子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能安静下来并沉浸其中,而且久坐有可能会导致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失调,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的时候要追随孩子,不要去强迫孩子,你越是去打压,孩子越会“逆反”,家长不要将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这个时候家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好孩子的安全。当然这也不是说孩子随便任何地方都可以玩耍,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尽情的玩耍。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没有分享的概念,他们会认为,分享就是是在剥夺他的东西。正因为0—6岁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所以家长的焦虑孩子同样能感受到而且会吸收进来,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焦虑。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案例一:家长焦虑时,容易忽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样的情况很多见。在家中一个四岁的孩子不小心把放在茶几上的一盘花生打翻了,妈妈马上跑过来说,不要动,然后就拿来扫把和簸箕,把这些都收拾掉。接着就会说:“唉,都这么大了,这样的小事还不会做。”这位妈妈很焦虑,想让孩子自己做,又怕孩子做不好,心里纠结焦虑。
其实这位妈妈忽视了最基础的一点,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虽然婴儿的时候很多方面需要家长帮忙,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是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的,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了。那家长会问:“我们也想啊,但又怕孩子处理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多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如果孩子需要,家长可以适当帮助;如果孩子回答是不需要的,也不要强行去帮助,要相信孩子,他可以的。家长要做的只要陪在身边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建立起来了。很多事孩子是可以自己判断的,这样孩子不是慢慢就可以独立了嘛,家长这方面的焦虑也就自然消除了。问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是告诉孩子我尊重你,我也相信你的判断。这样,再看上面的例子,如果在你面前发生了一件事,你明明可以处理的,边上的朋友也没有问你的意见和想法,就直接帮你处理了,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案例二:孩子“说谎”,担心会一直这样
两个孩子在聊天,一个说:“我昨天去了海洋馆”。另外一个说:“我昨天也去了海洋馆”。然后这位孩子的妈妈就在边上说了:“你这小孩怎么说谎啊,你什么时候去过海洋馆?”,讲话的态度不是太好。因为家长认为说谎是很严重的事,一旦养成习惯怎么办?又开始焦虑起来了,导致每次孩子都挺怕家长的。
当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实这位家长不必太担心,六岁以前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见到前一位孩子说去了海洋馆,他也吸收了,就说了,其实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说的。当然随着孩子长大,说谎机率会大大增加,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责任,因为孩子怕犯错。家长要做的是,先告诉孩子应该要有责任心,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当然家长不要对孩子这个行为反应太大,否则孩子下次会想方设法的逃避责任。当然,之前说的那种无意识的状态除外。
案例三:给孩子安排能力范围内的事
家长有时候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学一些超出孩子年龄范围的乐器,而有些乐器孩子要学很长时间才能见效。这样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信心是一个打击,因为孩子会觉得他一直做不好,接下来就出现了排斥的行为。导致家长就又开始焦虑了,“为什么孩子一开始好好的,现在不想学了”,“我不让孩子学,可别人都在学”,所以就会”逼”着孩子学,导致亲子关系又紧张起来。
其实,任何事情家长在安排前先考虑下是否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能力范围,长期下去孩子会有挫败感。而比较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在过程中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动力。有些家长会问,那总是给一些孩子能完成的,不是就没有难度了,孩子马上就会,不是会骄傲?其实不然,家长可以由浅入深,逐渐提高难度。比较理想的是,孩子不全会,还要自己探索一段时间,这样当他完成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另外家长也要注意方法,孩子完成的时候很兴奋的跟家长来说,家长认为这个太简单了,就应付的回答了下,小孩子很敏感的,能感受得到,这样又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了。所以有时候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案例四:总感觉孩子坐不住,很顽皮
在家中孩子总是跳来跳去,一会在沙发上跳,一会在床上跳,一会又在地板上跳,感觉孩子根本停不下来。但这个时候家长已经累趴下了,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感觉到累。因为这个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在蒙台梭利理论中这个叫做动作的人类倾向。这么小的孩子本来就是坐不住的,他坐20分钟,就要动10分钟,所以家长没必要让孩子安静的坐着,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之前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过,孩子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能安静下来并沉浸其中,而且久坐有可能会导致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失调,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的时候要追随孩子,不要去强迫孩子,你越是去打压,孩子越会“逆反”,家长不要将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这个时候家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好孩子的安全。当然这也不是说孩子随便任何地方都可以玩耍,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尽情的玩耍。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没有分享的概念,他们会认为,分享就是是在剥夺他的东西。正因为0—6岁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所以家长的焦虑孩子同样能感受到而且会吸收进来,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焦虑。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