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网:孩子上幼儿园回来后总是有各种小情绪?
时间:2016-09-12 09:00:00
点击率:1216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儿童由于长期在家,环境比较封闭,平时和小朋友的接触比较少,可能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一到那里就哭闹,这时家长暂时不要强制让孩子去幼儿园。
孩子该不该上幼儿园,是有学问的,还应考虑到子女心智的发展。那些想办法让孩子提早入学的想法,的确有待考量。幼儿教育专家发现,在小学二年级以前,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童,有3/4以上容易产生情绪困扰,罹患儿童期精神官能症,学业跟不上,团体生活适应不良等现象。
年龄并不是决定儿童入学的唯一条件。
在你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不妨先给他一个小测验:
会不会自己扣衣服扣子?
懂得如伯伯、叔叔等称谓吗?
能不能分辨左右?
可以不用练习而念出四个连续数字?
能画一个正方形?
能说出毛衣、鞋子与帽子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说出正确答案,那么便有资格快快乐乐地上学了。
所以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而言,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此时期的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生另一种转变与蜕变。
一般幼儿园哭闹是分为这几个阶段的:天天哭闹到(甚至有的全天哭闹)--送去时哭--每周一去时哭--不哭闹(适应阶段)。同时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也有所表现。
三岁后孩子的社会敏感期到来,在此之前两岁左右的孩子基本上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所以一般以三岁上幼儿园为最佳阶段。并且女孩子溶入大集体相对男孩子要较难一点点,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其实是正常的表现。
从家庭里相对自由的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纪律性较强的环境本身会产生一些压抑,即她在幼儿园里可能会听话但一回到自己的环境里就会潜意识产生“变本加厉”的发泄心态,这时候家长可以稍宽容一些,因为这也是孩子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包括夜晚做梦也是一种心理压力释放的途径),不必过于紧张,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这些都会渐渐得到改善,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给孩子增添更多的心理负担,更不要轻易斥责孩子,那样对适应不利。跟孩子讲道理可以放在孩子情绪稳定时进行,而且有些道理即使孩子懂得了但行为也仍在调节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
1、入园前的准备
首先,为孩子找友伴,同龄的或大一、两岁的小孩。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学,如此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伴;
其次,养成孩子的正常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上二餐定时定量,中午要睡午觉;
第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训练。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
第五,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提供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未上幼儿园时,先养成其规律生活的习惯与自动自发的生活,将来才能适应团体生活,不致于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导致适应不良。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成。所以家长必须要花时间和心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其多与其它小孩子认识,建立友伴与同侪关系。
养成孩子正常作息和训练孩子大小便,最终目的在于使孩子适应团体生活,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很容易在团体生活中受到挫折,降低其自尊心;其次增加幼儿园老师的困扰,容易遭到同学们的讪笑,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失去自信心而退缩畏怯,不敢轻易尝试与冒险,缺乏进取的精神。
2、初次入园
陪伴孩子熟悉老师和环境
宝宝第一次进幼儿园,会由于陌生的环境和人员的变化而从心理感到惧怕和不安,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需要多一点关爱孩子,对宝宝多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多一点时间陪,或者去接的时候陪他在园内玩一阵,熟悉一下环境。让他知道上了幼儿园之后,爸爸妈妈更爱宝宝了。
多和老师交流,将孩子平时在家里的一些习惯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更好针对安排,还有请老师适当帮忙尽快让孩子交上知心的好伙伴,那时你想让孩子不上幼儿园还比较难呢。
做好约定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由于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的生活,会感到紧张疲惫,有时还会慌恐不安,所以请各们家长要准时的接送孩子。在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前,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吓唬孩子,以免在孩子的心理留下惧怕的阴影。
持之以恒送孩子
父母既然决定送孩子入园,除特殊情况外,就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因为孩子哭而半途放弃,心软不送幼儿园,其实孩子很聪明,不要让他们利用家长的心软心理“无理取闹”。
每天郑重的与孩子告别
每次离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非常郑重的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与宝宝拥抱、告别,并告诉他妈妈会回来的。让他明白妈妈的不舍,然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离开。
送完孩子立即离去
有不少父母把孩子交给老师后,还是迟迟不肯离去,站在院子外面观望,这样非常影响孩子的情绪,增加孩子的不适感。每位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接孩子时要多表扬
孩子来到陌生环境,需要父母多鼓励孩子,每天接孩子回家时,及时地表扬孩子,夸他“能离开妈妈了”,同时,引导孩子诉说在幼儿园里快乐的事情。
对于孩子在家里“不合理”的表现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允许孩子适当“发泄”。
如果你确定幼儿园里没有任何“不安全因素”--比如过于严厉老师不负责等,那么就一定要全权信任老师的处理,并积极配合老师让孩子顺利过渡。
3、入园适应后
吃饭是个大问题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小班及以上,老师和阿姨是不会喂饭的。所以大部分小孩子到了幼儿园都会变瘦。所以一定要训练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而且吃饭时注意力集中。还要关注孩子,不要让他们挑食。这样才能保证在幼儿园会不饿肚子。
上厕所要主动要求
很多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位的,这对于小宝宝而言,是个挑战。所以要教会孩子大小便自理,起码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脱穿裤子,至少也要达到想如厕知道找老师的水平。这个是很必要的。
喝水、穿衣、洗手等
自己用杯子喝水,洗手、擦手,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盖被子等自理能力也要不断的训练。这些生活的技能是小孩子读幼儿园之前要掌握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轻松应对的必杀技。
熟悉幼儿园作息
宝宝入园前,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家里有针对性地让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尽量向幼儿园看齐,以便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还要调整孩子的午睡时间,尽可能的和幼儿园的午睡时间一致。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疲劳时易引起发脾气暴躁,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幼儿大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有经验的母亲善于结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发脾气。
有时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时也会发脾气,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妈妈玩会儿,或者很渴望家长的表杨,可妈妈却毫不理会,照旧干自己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以示心中的不满。聪明的父母若能主动给孩子放松环境,沟通感情,了解孩子的愿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绪不佳而发脾气。
如果孩子成长后仍爱发脾气,这是由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
家长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4、注意事项
接孩子回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幼儿园的情况紧追不舍徒使孩子更紧张。
一些孩子舍不得爸爸妈妈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相对熟悉的其他亲人。等熟悉了再换回来也不迟哦。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该不该上幼儿园,是有学问的,还应考虑到子女心智的发展。那些想办法让孩子提早入学的想法,的确有待考量。幼儿教育专家发现,在小学二年级以前,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童,有3/4以上容易产生情绪困扰,罹患儿童期精神官能症,学业跟不上,团体生活适应不良等现象。
年龄并不是决定儿童入学的唯一条件。
在你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不妨先给他一个小测验:
会不会自己扣衣服扣子?
懂得如伯伯、叔叔等称谓吗?
能不能分辨左右?
可以不用练习而念出四个连续数字?
能画一个正方形?
能说出毛衣、鞋子与帽子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说出正确答案,那么便有资格快快乐乐地上学了。
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谈到上幼儿园,每个孩子都余悸犹存,只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看不到亲人的地方。在妈妈离去时,疯狂地喊叫哭泣,无助地趴在地上,此种恐怖的记忆对孩子而言,有种被撕裂与割离的情愫。所以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而言,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此时期的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生另一种转变与蜕变。
一般幼儿园哭闹是分为这几个阶段的:天天哭闹到(甚至有的全天哭闹)--送去时哭--每周一去时哭--不哭闹(适应阶段)。同时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也有所表现。
三岁后孩子的社会敏感期到来,在此之前两岁左右的孩子基本上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所以一般以三岁上幼儿园为最佳阶段。并且女孩子溶入大集体相对男孩子要较难一点点,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其实是正常的表现。
从家庭里相对自由的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纪律性较强的环境本身会产生一些压抑,即她在幼儿园里可能会听话但一回到自己的环境里就会潜意识产生“变本加厉”的发泄心态,这时候家长可以稍宽容一些,因为这也是孩子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包括夜晚做梦也是一种心理压力释放的途径),不必过于紧张,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这些都会渐渐得到改善,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给孩子增添更多的心理负担,更不要轻易斥责孩子,那样对适应不利。跟孩子讲道理可以放在孩子情绪稳定时进行,而且有些道理即使孩子懂得了但行为也仍在调节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
1、入园前的准备
首先,为孩子找友伴,同龄的或大一、两岁的小孩。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学,如此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伴;
其次,养成孩子的正常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上二餐定时定量,中午要睡午觉;
第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训练。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
第五,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提供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未上幼儿园时,先养成其规律生活的习惯与自动自发的生活,将来才能适应团体生活,不致于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导致适应不良。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成。所以家长必须要花时间和心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其多与其它小孩子认识,建立友伴与同侪关系。
养成孩子正常作息和训练孩子大小便,最终目的在于使孩子适应团体生活,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很容易在团体生活中受到挫折,降低其自尊心;其次增加幼儿园老师的困扰,容易遭到同学们的讪笑,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失去自信心而退缩畏怯,不敢轻易尝试与冒险,缺乏进取的精神。
2、初次入园
陪伴孩子熟悉老师和环境
宝宝第一次进幼儿园,会由于陌生的环境和人员的变化而从心理感到惧怕和不安,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需要多一点关爱孩子,对宝宝多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多一点时间陪,或者去接的时候陪他在园内玩一阵,熟悉一下环境。让他知道上了幼儿园之后,爸爸妈妈更爱宝宝了。
多和老师交流,将孩子平时在家里的一些习惯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更好针对安排,还有请老师适当帮忙尽快让孩子交上知心的好伙伴,那时你想让孩子不上幼儿园还比较难呢。
做好约定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由于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的生活,会感到紧张疲惫,有时还会慌恐不安,所以请各们家长要准时的接送孩子。在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前,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吓唬孩子,以免在孩子的心理留下惧怕的阴影。
持之以恒送孩子
父母既然决定送孩子入园,除特殊情况外,就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因为孩子哭而半途放弃,心软不送幼儿园,其实孩子很聪明,不要让他们利用家长的心软心理“无理取闹”。
每天郑重的与孩子告别
每次离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非常郑重的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与宝宝拥抱、告别,并告诉他妈妈会回来的。让他明白妈妈的不舍,然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离开。
送完孩子立即离去
有不少父母把孩子交给老师后,还是迟迟不肯离去,站在院子外面观望,这样非常影响孩子的情绪,增加孩子的不适感。每位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接孩子时要多表扬
孩子来到陌生环境,需要父母多鼓励孩子,每天接孩子回家时,及时地表扬孩子,夸他“能离开妈妈了”,同时,引导孩子诉说在幼儿园里快乐的事情。
对于孩子在家里“不合理”的表现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允许孩子适当“发泄”。
如果你确定幼儿园里没有任何“不安全因素”--比如过于严厉老师不负责等,那么就一定要全权信任老师的处理,并积极配合老师让孩子顺利过渡。
3、入园适应后
吃饭是个大问题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小班及以上,老师和阿姨是不会喂饭的。所以大部分小孩子到了幼儿园都会变瘦。所以一定要训练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而且吃饭时注意力集中。还要关注孩子,不要让他们挑食。这样才能保证在幼儿园会不饿肚子。
上厕所要主动要求
很多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位的,这对于小宝宝而言,是个挑战。所以要教会孩子大小便自理,起码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脱穿裤子,至少也要达到想如厕知道找老师的水平。这个是很必要的。
喝水、穿衣、洗手等
自己用杯子喝水,洗手、擦手,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盖被子等自理能力也要不断的训练。这些生活的技能是小孩子读幼儿园之前要掌握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轻松应对的必杀技。
熟悉幼儿园作息
宝宝入园前,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家里有针对性地让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尽量向幼儿园看齐,以便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还要调整孩子的午睡时间,尽可能的和幼儿园的午睡时间一致。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疲劳时易引起发脾气暴躁,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幼儿大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有经验的母亲善于结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发脾气。
有时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时也会发脾气,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妈妈玩会儿,或者很渴望家长的表杨,可妈妈却毫不理会,照旧干自己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以示心中的不满。聪明的父母若能主动给孩子放松环境,沟通感情,了解孩子的愿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绪不佳而发脾气。
如果孩子成长后仍爱发脾气,这是由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
家长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4、注意事项
接孩子回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幼儿园的情况紧追不舍徒使孩子更紧张。
一些孩子舍不得爸爸妈妈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相对熟悉的其他亲人。等熟悉了再换回来也不迟哦。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