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必看:周末过后,孩子的“回园综合症”该如何解决?
时间:2016-09-06 09:07:00
点击率:1169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暑假刚结束后,开学没两天又到了周末。过完周末短假宝宝的“回园综合症”就“发作”了,表现出很抗拒幼儿园的言行,即使是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又会突然重新害怕起幼儿园来,更不要说才刚刚入园的宝贝。另外,还有些孩子重返幼儿园后变得无精打采、身体乏力、嗜睡、精神不集中。
其实,宝宝的“回园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假后不愿上班一样。所以对于还没有自制力的宝宝来说,依然需要家长策略性的引导。家长应在回园前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回园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宝宝重新回归幼儿园的生活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那些方法吧。
【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严加控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让宝贝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周末短假不长,所以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家长尽量要在这两天也和宝宝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计划好这个假期未达成的愿望】
对宝贝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订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学业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作为家长也应引导孩子转入新的角色,家长要让宝宝知道上课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几个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调整到平时的状态,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家长帮助孩子调动上学积极性】
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比如多跟宝贝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上述方法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面对造成“回园综合症”的不同“病因”,家长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
“乐不思蜀”型
原因: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比较劳累,因此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孩子还会由于过度留恋假期生活的愉快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该去幼儿园了。然后开要注意多加提醒,比如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有趣的事,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
耍赖抵抗性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如果是周末,争取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带宝宝生活。如果是长假,那么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的均衡。
家庭依赖型
原因:假期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在假期里,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建议: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
如果孩子吃饭慢,就在家多训练其吃饭技能,或者让孩子少食多添,每次只盛半碗饭,孩子很快吃完,就会觉得有成就感,而不至于因怕慢而影响回园情绪。还要重视语言上的鼓励,如“相信你一定行的,很快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避免“怎么这么慢哪”等埋怨话语,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上幼儿园很快乐。
亲爱的宝贝,幼儿园里有可亲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小伙伴,大家都在幼儿园里等待着你的到来。明天的早晨,一定要按时到园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实,宝宝的“回园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假后不愿上班一样。所以对于还没有自制力的宝宝来说,依然需要家长策略性的引导。家长应在回园前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回园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宝宝重新回归幼儿园的生活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那些方法吧。
【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很多宝宝可能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假期一“疯玩”,所学到的知识都抛之脑后。家长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宝贝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要点,如:新的拼音、汉字等,在回园后才能“温故而知新”。
【激烈的活动尽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严加控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让宝贝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周末短假不长,所以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家长尽量要在这两天也和宝宝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计划好这个假期未达成的愿望】
对宝贝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订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学业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作为家长也应引导孩子转入新的角色,家长要让宝宝知道上课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几个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调整到平时的状态,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家长帮助孩子调动上学积极性】
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比如多跟宝贝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上述方法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面对造成“回园综合症”的不同“病因”,家长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
“乐不思蜀”型
原因:由于假期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在家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比较劳累,因此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孩子还会由于过度留恋假期生活的愉快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该去幼儿园了。然后开要注意多加提醒,比如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有趣的事,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
耍赖抵抗性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如果是周末,争取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带宝宝生活。如果是长假,那么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的均衡。
家庭依赖型
原因:假期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在假期里,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建议: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
如果孩子吃饭慢,就在家多训练其吃饭技能,或者让孩子少食多添,每次只盛半碗饭,孩子很快吃完,就会觉得有成就感,而不至于因怕慢而影响回园情绪。还要重视语言上的鼓励,如“相信你一定行的,很快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避免“怎么这么慢哪”等埋怨话语,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上幼儿园很快乐。
亲爱的宝贝,幼儿园里有可亲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小伙伴,大家都在幼儿园里等待着你的到来。明天的早晨,一定要按时到园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上一篇:家长必读:教孩子学会先定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