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
幼教资源--幼儿教师如何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时间:2018-11-08 09:35:00
点击率:1938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表示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那么,幼儿园老师如何教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发生呢?
一、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幼儿体能
1、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三、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1、学习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2、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我们要求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3、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我们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我们还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一、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幼儿体能
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体弱、受保护过度的幼儿,在活动中经常磕磕碰碰,而平时活泼好动、身体健壮的幼儿意外受伤率却很低。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由于体弱幼儿不爱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遇到情况反应慢,所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而那些活泼健壮的幼儿,由于好动、灵活、反应快,遇到情况能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受意外伤害较少。由此可见,增强幼儿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养成良好行为,形成自护习惯
1、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三、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1、学习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2、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我们要求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3、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我们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我们还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