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
幼教资源--与难沟通家长沟通的5大技巧
时间:2018-10-29 09:26:00
点击率:1973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取得所有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这是开展家长工作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效果。随着家长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大部分家长对学校活动的必要性和参与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认可,举凡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长教育座谈会、建立家园联系手册活动都能参与,及时反馈信息等等。然而,也有一些家长不管幼儿园和班级开展何种活动,他们就是不参与,有时在教师盯着后才被动地参与一下,就像完成任务。对于这类家长,我们可称之为难以接近的家长。
一、难以接近家长的类型1、寄希望于教师的家长
这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认为自己素质差,既不会教孩子学绘画、音乐,又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所以对任何活动不参与或被动参与。
2、对孩子低期望的家长
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成长是自然的事,让孩子上幼儿园是按惯例办事。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话:“我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没要求他(她)将来一定要怎样怎样,随他去,小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我不也一样长大了?”,所以对任何活动不参与或被动参与。
3、关注自我需要的家长
这类家长大多因童年受到他们父母的忽视而强烈关注自己的需要,把自己的需要置在孩子的需要之上。他们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不鼓励孩子探索环境和游戏,很少同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与社会疏离,教孩子不要相信周围的人;他们的自我价值较低,认为自己不值得教师喜欢、关心,所以对任何活动不参与或被动参与。
4、自认有一套的家长
这类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比较明白,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对教育有点研究有点心得,也比较关注新教育发展的动态,但是对教师的看法、做法存在一定的误会和偏见,认为教育该合乎他们自己的要求,教师应该听他们的,所以对任何活动不参与或被动参与。
二、幼儿教育网支招与难共同家长的沟通技巧
1、沟通的态度要诚恳热情
热情是指把家长当成朋友,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教师尊重、被教师所接受的。诚恳意味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推诿责任,对工作中处理不当的问题,有勇气向家长致以歉意。对家长的需要能办则办,办则办好;不能办则坦言相告,争取他们的谅解。同时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通过平等商讨,求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
2、沟通的信息要及时
幼儿园开家长会前,告诉他们将有什么人参加,安排些什么内容;班级内要举办活动,告诉他们活动的程序、内容、家长要做哪些配合工作;教师和家长商定了具体的合作目标,实施了一个阶段之后,双方互通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与教师有话可谈,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关注孩子所能发挥的教育作用。
3、沟通的内容可以涉及家常
教师可多与这些家长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如家中的情况,最近的身体状况、自己的喜好等;教师可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与教师交往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便于拉近双方心灵的距离。
4、沟通的时间和地点要适当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她)交谈的适当时候。面对家长时可先观察家长的脸色,察言观色,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5、沟通时要善于倾听
多数教师在约见这些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而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里,回去再拿孩子撒气。我建议教师不妨换个方式,教师作个听众,听听家长说些什么,再做分析处理。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便于我们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我们教师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这一类家长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耐心、平等地对待他们,主动出击,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