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幼教资源——如何让幼儿在“问”中学好数学
时间:2018-10-26 09:22:00
点击率:3549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敢于提问
1、注重“言传身教”,培养问题意识
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老师善于提出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幼儿也会以老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也较高,因此,老师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幼儿提问题,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提问,为幼儿的提问做出示范。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幼儿潜移默化,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关注学习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展示幼儿聪明才智、独特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暴露幼儿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加以有效地引导、点拨,培养幼儿的发问精神。
3、关注个别差异,培养问题意识
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慢慢激发幼儿的发问精神。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现实生活是幼儿教学概念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例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就是量的比较等等;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让幼儿在娃娃家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也可以让幼儿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等等。
2、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更是学习的动机。儿童都喜欢童话、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把问题融入这样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培养发问精神。例如:在讲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让幼儿观察数学图,然后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大小,颜色等的比较对问题进行探索,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变成儿歌、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学习数学。
3、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而且每个幼儿都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获得成功,满足成就动机的需要,从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四)改革评价标准,强化问题意识
教师在评价幼儿学习的同时,既可以让幼儿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如课堂观察,当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当幼儿提出的问题涉及面太广,不是教材的内容或重点,显得“多而杂”时,可引导幼儿互评或自评,思考哪些问题提的好,哪些问题提的不好,变“多而杂”为“少而精”。又如成长记录,可以把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制成成长袋等,形成一个形成性评价。另外,在考试中可以加入考察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较好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地效果。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创设适宜培养问题意识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发问精神的形成和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要使幼儿敢于发问,首先老师应该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要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经常对幼儿微笑,经常摸孩子的头,说几句赞扬的话;对幼儿每天的不断进步给予鼓励表扬;经常和孩子做游戏,打闹在一起,不仅做幼儿的老师,还要做幼儿的朋友,从而拉近与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让幼儿敢于亲近教师。 其次,要允许幼儿“出错”。这是幼儿敢于提问的前提条件。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并且常常看到什么问什么,想到什么问什么,当幼儿提出的问题与学习内容不符时,教师应该首先肯定他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引导他一步步的说出问题。不能对幼儿的提问不予回答,或者以反击,这样,幼儿就会敢于提问。这是幼儿发问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会提问1、注重“言传身教”,培养问题意识
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老师善于提出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幼儿也会以老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也较高,因此,老师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幼儿提问题,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提问,为幼儿的提问做出示范。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幼儿潜移默化,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关注学习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展示幼儿聪明才智、独特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暴露幼儿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加以有效地引导、点拨,培养幼儿的发问精神。
3、关注个别差异,培养问题意识
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慢慢激发幼儿的发问精神。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现实生活是幼儿教学概念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例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就是量的比较等等;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让幼儿在娃娃家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也可以让幼儿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等等。
2、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更是学习的动机。儿童都喜欢童话、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把问题融入这样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培养发问精神。例如:在讲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让幼儿观察数学图,然后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大小,颜色等的比较对问题进行探索,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变成儿歌、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学习数学。
3、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而且每个幼儿都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获得成功,满足成就动机的需要,从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四)改革评价标准,强化问题意识
教师在评价幼儿学习的同时,既可以让幼儿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如课堂观察,当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当幼儿提出的问题涉及面太广,不是教材的内容或重点,显得“多而杂”时,可引导幼儿互评或自评,思考哪些问题提的好,哪些问题提的不好,变“多而杂”为“少而精”。又如成长记录,可以把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制成成长袋等,形成一个形成性评价。另外,在考试中可以加入考察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较好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地效果。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创设适宜培养问题意识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发问精神的形成和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