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亲子教育--请别再对孩子说:“请你向我道歉!”
时间:2018-09-14 10:05:00
点击率:1277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承认错误。可是,当冲突发生时,孩子最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去厘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然后才可能去理解事情本身。而我们,总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教养,有道德,有礼貌,然后希望孩子去道歉。如果孩子真的没有歉意,道歉就会变成一种形式。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请把道歉的过程还给孩子。
故事中的孩子哭,是因为自己心爱的物品坏掉了,就像摔倒了哭,是因为感觉疼一样。所以,我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感觉,注重孩子的情绪,“东西坏了,宝贝你肯定会很心疼的”“宝贝摔的这一下真的很疼吧”,别着急,给孩子一点哭泣的机会与时间,感受到爸妈带来的肯定,他也会更加肯定自己的“感觉”,情绪平稳之后,再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再做一个吧”“以后我们小心点就好了”!
2、为什么因为没有哭就要道歉呢?
其实,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可以发现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小朋友之间玩耍中出现摩擦太正常了,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方哭了,另一方就应该道歉呢?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哭的孩子是有至少一种情绪表达方法的,他不高兴就会哭;而没有哭的孩子,内心就没有情绪波动吗?当然有,他也委屈、也不高兴,但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不表达。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意给不表达的孩子一个抒发机会,而不是继续施压呢?如果可以,我愿意站在不哭的孩子这边。
3、能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吗?
我们看到孩子之间出现问题,习惯性的去伸出援手,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权利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再忍耐一会儿,看看小小的孩子们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我相信,孩子的做法会带给你惊喜的!当然,事后,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下次有更多的招式可用!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很多时候,是大人们让他们变得复杂不可捉摸,别着急让孩子道歉,别着急让孩子不哭,在道歉和哭之间,对孩子情绪的认同才是更重要的!当矛盾冲突发生时,孩子需要有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去理解去厘清,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进行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的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简单粗暴地干涉,会打乱了孩子成长的节奏,拿走了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的机会。当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时,可能会有自己的智慧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我们是否遏制了这种可能性和多样性?一个人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方式是逐步发展完善的,最后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沟通交流模式。如果不让孩子道歉,将来他会不会发展成特别不懂礼貌或没素质的孩子呢?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担心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事实来看,它的确很少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这些实际上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应视为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我们成人认为做错了事说声“对不起”是一种符合社会行为、体现人的素质、增进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行为标准之一,但这看似应该的事也只有等到一个人高度社会化后才能形成。对孩子来说,无论是理解能力、言语表述,还是行为控制能力和道德意识,都还未真正发育到这个水平。或许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特别乖巧的孩子,但很多时候,这些讲礼貌的孩子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孩子没有歉意,非要他道歉,这会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只要有道歉的话语就可以得到原谅,他可能用道歉来做挡箭牌――都道歉了,你还要怎样?有的孩子甚至去打别的孩子,然后立刻道歉,一再如此,用道歉逃避责任。通常,接受道歉的人会感到很郁闷,依然心里很硌塞,是的他道歉了,但是他没有诚意,不是真心的,他只是在敷衍。一般当孩子做错事,真的有歉意时,他们自己会道歉的,但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年幼的孩子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语言,他们更习惯于用行为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做了错事,虽然没有立即道歉,但从肢体语言上可以看出她对犯错感到害怕和不安,一时又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因此,可能会用沉默、哭泣等来面对自己的紧张和害怕。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在幼儿园合作的活动中,出现了两起“事故”,一起是因为,两个宝贝在奔跑中摔倒,其中一个宝贝的纸粘土作品被压扁,进而嚎啕大哭。另一起是因为,两个宝贝都想要同一颜色的纸粘土而发生小动作的争抢,手里已经有很多东西的小朋友失败,并弄坏了自己的已有作品,进而嚎啕大哭。两起事故中,家长们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迅速要求没哭的孩子赶紧道歉!慌乱不知所措且满心委屈的孩子,只能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迟疑的说出对不起。而“对不起”一出,家长们立刻松了一口气:“好了,事情解决了!”。事情真的解决了吗?我的脑中却有一连串的问题在盘旋着。
1、孩子哭是因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安抚?故事中的孩子哭,是因为自己心爱的物品坏掉了,就像摔倒了哭,是因为感觉疼一样。所以,我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感觉,注重孩子的情绪,“东西坏了,宝贝你肯定会很心疼的”“宝贝摔的这一下真的很疼吧”,别着急,给孩子一点哭泣的机会与时间,感受到爸妈带来的肯定,他也会更加肯定自己的“感觉”,情绪平稳之后,再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再做一个吧”“以后我们小心点就好了”!
2、为什么因为没有哭就要道歉呢?
其实,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可以发现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小朋友之间玩耍中出现摩擦太正常了,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方哭了,另一方就应该道歉呢?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哭的孩子是有至少一种情绪表达方法的,他不高兴就会哭;而没有哭的孩子,内心就没有情绪波动吗?当然有,他也委屈、也不高兴,但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不表达。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意给不表达的孩子一个抒发机会,而不是继续施压呢?如果可以,我愿意站在不哭的孩子这边。
3、能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吗?
我们看到孩子之间出现问题,习惯性的去伸出援手,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权利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再忍耐一会儿,看看小小的孩子们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我相信,孩子的做法会带给你惊喜的!当然,事后,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下次有更多的招式可用!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很多时候,是大人们让他们变得复杂不可捉摸,别着急让孩子道歉,别着急让孩子不哭,在道歉和哭之间,对孩子情绪的认同才是更重要的!当矛盾冲突发生时,孩子需要有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去理解去厘清,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进行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的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简单粗暴地干涉,会打乱了孩子成长的节奏,拿走了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的机会。当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时,可能会有自己的智慧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我们是否遏制了这种可能性和多样性?一个人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方式是逐步发展完善的,最后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沟通交流模式。如果不让孩子道歉,将来他会不会发展成特别不懂礼貌或没素质的孩子呢?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担心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事实来看,它的确很少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这些实际上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应视为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我们成人认为做错了事说声“对不起”是一种符合社会行为、体现人的素质、增进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行为标准之一,但这看似应该的事也只有等到一个人高度社会化后才能形成。对孩子来说,无论是理解能力、言语表述,还是行为控制能力和道德意识,都还未真正发育到这个水平。或许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特别乖巧的孩子,但很多时候,这些讲礼貌的孩子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孩子没有歉意,非要他道歉,这会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只要有道歉的话语就可以得到原谅,他可能用道歉来做挡箭牌――都道歉了,你还要怎样?有的孩子甚至去打别的孩子,然后立刻道歉,一再如此,用道歉逃避责任。通常,接受道歉的人会感到很郁闷,依然心里很硌塞,是的他道歉了,但是他没有诚意,不是真心的,他只是在敷衍。一般当孩子做错事,真的有歉意时,他们自己会道歉的,但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年幼的孩子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语言,他们更习惯于用行为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做了错事,虽然没有立即道歉,但从肢体语言上可以看出她对犯错感到害怕和不安,一时又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因此,可能会用沉默、哭泣等来面对自己的紧张和害怕。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