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幼教资源——浅谈日常教学中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时间:2018-07-23 09:15:00
点击率:1730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一则教育案例,依据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巧用“不速之客”、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善待幼儿的提问、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四条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不速之客”进行围观,实际上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幼儿教师此时只是斥责幼儿,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破坏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幼儿的这种好奇、求知心理,利用这一“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2、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破坏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把玩具飞机拆开是因为他想知道飞机里面是什么样的,飞机为什么会飞?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是想观察小金鱼在离开水时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破坏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对于幼儿这种探索性的“破坏行为”,成人应理解,并予以鼓励。 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幼儿买些可以拆装的玩具,让幼儿自己拆装,了解玩具的原理。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的心理,又不会带来玩具的损坏。
3、善待幼儿的提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幼儿问得最多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我走,怎么星星也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比较忙,就禁止幼儿提问题,或者对幼儿的提问敷衍了事。殊不知,幼儿好奇心的主要表现就是喜欢提问题。 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
4、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把听话的幼儿称为好学生、乖孩子,这些幼儿常常会受到表扬,而不听话则往往成了坏学生、坏孩子的代名词,这些幼儿常常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也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有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也认为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是坏学生。
幼儿不听话的言行常常会惹怒家长和幼儿教师,殊不知,顽皮、淘气的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好奇心。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听话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顽皮、淘气、不听话,是幼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幼儿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时,不能将幼儿听话与否作为好学生、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好奇心是指某种事物或事件对孩子产生的吸引力,对孩子吸引力程度越深好奇心就越大,吸引力程度越浅好奇心就越小,这是从好奇心的动机状态成分上来说的。在生活中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状态好奇心。他们一般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比较短暂,不稳定。
1、巧用“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不速之客”进行围观,实际上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幼儿教师此时只是斥责幼儿,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破坏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幼儿的这种好奇、求知心理,利用这一“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2、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破坏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把玩具飞机拆开是因为他想知道飞机里面是什么样的,飞机为什么会飞?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是想观察小金鱼在离开水时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破坏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对于幼儿这种探索性的“破坏行为”,成人应理解,并予以鼓励。 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幼儿买些可以拆装的玩具,让幼儿自己拆装,了解玩具的原理。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的心理,又不会带来玩具的损坏。
3、善待幼儿的提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幼儿问得最多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我走,怎么星星也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比较忙,就禁止幼儿提问题,或者对幼儿的提问敷衍了事。殊不知,幼儿好奇心的主要表现就是喜欢提问题。 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
4、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把听话的幼儿称为好学生、乖孩子,这些幼儿常常会受到表扬,而不听话则往往成了坏学生、坏孩子的代名词,这些幼儿常常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也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有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也认为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是坏学生。
幼儿不听话的言行常常会惹怒家长和幼儿教师,殊不知,顽皮、淘气的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好奇心。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听话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顽皮、淘气、不听话,是幼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幼儿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时,不能将幼儿听话与否作为好学生、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