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育儿常识——幼师面对家园教育不一致的3大解决方案
时间:2018-05-31 09:19:00
点击率:1580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长要意识到重知识的弊端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引导的途径是: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实质及注意点,让家长减少幼小衔接的焦虑和担心。
(二)幼儿园进行专门的祖辈短期培训
针对现在的“421”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421”综合症,幼儿园应该把家园合作的对象范围扩展到祖辈身上。问及一位园长,她说祖辈或多或少有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比如父辈没空的情况下代替参加家长会,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幼儿园中还是没有出现过。其实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两大好处。一是祖辈带孩子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如果祖辈能够舍弃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并把学到的科学育儿知识直接应用到孩子身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二是在调查家长时,一些家长反映如果婆媳关系不好时,双方的教育观念对立,两者之间又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利的。如果幼儿园能够对祖辈进行专门的短期培训,自然省去这些家庭沟通中的尴尬和难处。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有效的对祖辈进行短期培训:
(1)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祖辈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时间安排30至45分钟左右为宜。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具体的措施和注意点等进行宣传,让广大的祖辈接受育儿的新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教师与祖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祖辈接送孩子的时间,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祖辈在育儿方面的困难,及时引导祖辈育儿的方向性和科学性。(3)幼儿园可以联合妇联或社区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如通过家庭教育咨询日、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妇联、社区组织参与具有方便性,可以协调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祖父辈之间有矛盾的情况。
(三)幼儿园引进男教师
埃里克森认为,假如有同等数量的胜任、灵敏和热爱学生的男性及女性来担任教师和运动教练,将有助于减少当前智力成就妇女气、运动技能男子气的倾向。[5]可见,幼儿接受两性的照顾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尤其我们现在处在“421”家庭结构模式的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草莓娃娃,玻璃瓶娃娃”,不得不让人担忧。因此,在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创设幼儿园和谐的性别环境迫在眉睫。瑞典早在1985年,男性在日托中心就占到4%、在部分时间托管中心占1%,另有9%的园长是男性。现在,男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仍在上升。由于认识到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受到教师性别构成的影响,所以,政府支持、鼓励男性公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6]然而,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通过对福州一些园长和家长的访谈中发现,他们都非常渴望优秀的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执教。但是因为考核体制倾向女性及薪资低等问题,幼儿园很难招到或者留住优秀的男性教师。因此,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需要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拿出一些具体措施来积极推进。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的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社会、幼儿园与家庭三方携手一致促成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使幼小衔接这条道路畅通无阻。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家长要意识到重知识的弊端
重知识可以让幼儿在刚上一年级的前阶段较轻松,但也会造成幼儿后阶段“学习没后劲”、“夹生饭”等负面效应。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就提到,6至12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形成勤奋感和自卑感冲突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面临的任务过于困难,造成了失败,那么儿童可能产生自卑感。另外,如果取得的成就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也会丧失勤奋感。[4]可见,幼儿期的知识的灌输,会影响幼儿后期的人格的发展,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家长们要意识到重知识的弊端,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其他方面,如能力、人格发展的幼小衔接。自然界中的某些规律,如“早开的花早凋谢”,也许会对我们家长的幼儿教育有所启迪
2.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引导的途径是: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实质及注意点,让家长减少幼小衔接的焦虑和担心。
(二)幼儿园进行专门的祖辈短期培训
针对现在的“421”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421”综合症,幼儿园应该把家园合作的对象范围扩展到祖辈身上。问及一位园长,她说祖辈或多或少有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比如父辈没空的情况下代替参加家长会,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幼儿园中还是没有出现过。其实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两大好处。一是祖辈带孩子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如果祖辈能够舍弃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并把学到的科学育儿知识直接应用到孩子身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二是在调查家长时,一些家长反映如果婆媳关系不好时,双方的教育观念对立,两者之间又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利的。如果幼儿园能够对祖辈进行专门的短期培训,自然省去这些家庭沟通中的尴尬和难处。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有效的对祖辈进行短期培训:
(1)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祖辈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时间安排30至45分钟左右为宜。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具体的措施和注意点等进行宣传,让广大的祖辈接受育儿的新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教师与祖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祖辈接送孩子的时间,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祖辈在育儿方面的困难,及时引导祖辈育儿的方向性和科学性。(3)幼儿园可以联合妇联或社区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如通过家庭教育咨询日、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妇联、社区组织参与具有方便性,可以协调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祖父辈之间有矛盾的情况。
(三)幼儿园引进男教师
埃里克森认为,假如有同等数量的胜任、灵敏和热爱学生的男性及女性来担任教师和运动教练,将有助于减少当前智力成就妇女气、运动技能男子气的倾向。[5]可见,幼儿接受两性的照顾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尤其我们现在处在“421”家庭结构模式的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草莓娃娃,玻璃瓶娃娃”,不得不让人担忧。因此,在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创设幼儿园和谐的性别环境迫在眉睫。瑞典早在1985年,男性在日托中心就占到4%、在部分时间托管中心占1%,另有9%的园长是男性。现在,男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仍在上升。由于认识到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受到教师性别构成的影响,所以,政府支持、鼓励男性公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6]然而,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通过对福州一些园长和家长的访谈中发现,他们都非常渴望优秀的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执教。但是因为考核体制倾向女性及薪资低等问题,幼儿园很难招到或者留住优秀的男性教师。因此,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需要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拿出一些具体措施来积极推进。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的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社会、幼儿园与家庭三方携手一致促成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使幼小衔接这条道路畅通无阻。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