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
育儿常识——下班回家,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杀伤力最大
时间:2018-04-11 09:46:00
点击率:1198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1
作为父母,下班回家,见到孩子最常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忆一下。对,就是那句:“作业写完了吗?”
曾经有个对1000名小学生做的调查,“作业写完了吗?”当选孩子们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即便不是这句,父母回家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也大多与学业相关,比如,
“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
“钢琴弹了吗?毛笔字练了吗?”
“又在看动画片,还不去写作业吗?”
父母回家第一句话说什么,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凡的杀伤力。
17年前,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二少年放学回家,打开电视, 刚回到家的母亲见到这一幕,开始责骂:“连前三名都考不进,还有脸看电视!”
母亲无休止的数落,成为压垮少年的最后一棵稻草,造成了震惊全国的“少年弑母案”。
现在父母教育意识极大地增强,却也造成了家庭中的另一种“匮乏”:父母跟孩子之间,感情谈得少了,谈得最多的成了作业、考试、成绩。
几个薄薄的作业本,搅得全家硝烟弥漫,哀哭怒嚎;一张没得满分的试卷,可能会让孩子遭遇无休止地谩骂。
无休止地提醒和唠叨,不仅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很糟糕:
父母根本就不相信我有安排自己时间的能力;他们不是真的在乎我,只是在乎我有没有乖乖听话;有了好成绩,才有笑脸和喜欢,没有好成绩不是责骂就是没好气。那我这个人又算什么?
人生被父母全部压在学业上的孩子,一旦出现失误,会带来巨大的自我低价值感和内心失落。
江苏一名10岁女孩在家中服药自杀,留下一段3分多钟的告别视频和两页遗书,原因只是成绩差。
女孩在遗书中写道:
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我知道那是为我好。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下辈子再来做你们家的好女儿。……
一个连“告别”二字还在用拼音代替的孩子,就这样决绝地走上了绝路。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可学校与家庭的双层高压夹击,让孩子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无处可逃。高竞争感带给孩子们无法消除的高孤独感。
那些因高考成绩不佳跳楼的孩子,那些跟父母闹一点别扭就卧轨自杀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可心里可能早就烂透了。“觉得活着没意思。”这是很多自杀的孩子给出的理由。
缺爱的孩子,就缺了活下去的能力。偏颇的父母,就会有偏执的孩子。
所以,父母下班,推开家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能说的话有千千万万句,但,千万别总说这一句“作业写完了吗?”那样只会剥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人生的期望。
2
父母和孩子见面时的敷衍,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我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
小儿子放学回家,喊一声:阿爸放学!
埋头做皮鞋的爸爸头也不抬,
问道:今天念的什么书?
小儿子答:中文和英文。
爸爸问:中文学的什么?
小儿子答:中文啰!
爸爸又问:英文呢?
小儿子答:英文啰!
父亲“啊”一声,没再理会,继续埋在鞋堆里。第二天放学回来,父子之间的对话,也是一样一样的。
难怪小儿子会抱怨:我爸爸就是那么忙,整天耷拉着头,每次见爸爸,都是一样一样的。父亲随口问,儿子胡乱答。都是敷衍。
对孩子忽视的父母,忙于生计和自己的兴趣,不理会孩子的需求,不参与孩子的活动,对孩子的好坏也不评价,缺乏最基本的亲子交流。
在敷衍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喜怒无常,调皮捣蛋,专注力差,在认知和情感上存在一定障碍:要么通过怪异性情和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要么完全放弃被关注,将各种情绪堵塞在心里,生吞硬咽。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出问题?
经常不关注孩子、敷衍孩子的父母,很难获得孩子的依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为父母,下班回家,见到孩子最常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忆一下。对,就是那句:“作业写完了吗?”
曾经有个对1000名小学生做的调查,“作业写完了吗?”当选孩子们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即便不是这句,父母回家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也大多与学业相关,比如,
“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
“钢琴弹了吗?毛笔字练了吗?”
“又在看动画片,还不去写作业吗?”
父母回家第一句话说什么,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凡的杀伤力。
17年前,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二少年放学回家,打开电视, 刚回到家的母亲见到这一幕,开始责骂:“连前三名都考不进,还有脸看电视!”
儿子辩驳了几句,引来母亲歇斯底里地怒吼:“我告诉你,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考不上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没事!”
少年想出去躲避疯狂的母亲,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一把榔头,早就备受学业和母亲重压的他,冲动地抄起榔头,朝母亲的后脑砸去……母亲无休止的数落,成为压垮少年的最后一棵稻草,造成了震惊全国的“少年弑母案”。
现在父母教育意识极大地增强,却也造成了家庭中的另一种“匮乏”:父母跟孩子之间,感情谈得少了,谈得最多的成了作业、考试、成绩。
几个薄薄的作业本,搅得全家硝烟弥漫,哀哭怒嚎;一张没得满分的试卷,可能会让孩子遭遇无休止地谩骂。
无休止地提醒和唠叨,不仅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很糟糕:
父母根本就不相信我有安排自己时间的能力;他们不是真的在乎我,只是在乎我有没有乖乖听话;有了好成绩,才有笑脸和喜欢,没有好成绩不是责骂就是没好气。那我这个人又算什么?
人生被父母全部压在学业上的孩子,一旦出现失误,会带来巨大的自我低价值感和内心失落。
江苏一名10岁女孩在家中服药自杀,留下一段3分多钟的告别视频和两页遗书,原因只是成绩差。
女孩在遗书中写道:
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我知道那是为我好。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下辈子再来做你们家的好女儿。……
一个连“告别”二字还在用拼音代替的孩子,就这样决绝地走上了绝路。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可学校与家庭的双层高压夹击,让孩子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无处可逃。高竞争感带给孩子们无法消除的高孤独感。
那些因高考成绩不佳跳楼的孩子,那些跟父母闹一点别扭就卧轨自杀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可心里可能早就烂透了。“觉得活着没意思。”这是很多自杀的孩子给出的理由。
缺爱的孩子,就缺了活下去的能力。偏颇的父母,就会有偏执的孩子。
所以,父母下班,推开家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能说的话有千千万万句,但,千万别总说这一句“作业写完了吗?”那样只会剥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人生的期望。
2
父母和孩子见面时的敷衍,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我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
小儿子放学回家,喊一声:阿爸放学!
埋头做皮鞋的爸爸头也不抬,
问道:今天念的什么书?
小儿子答:中文和英文。
爸爸问:中文学的什么?
小儿子答:中文啰!
爸爸又问:英文呢?
小儿子答:英文啰!
父亲“啊”一声,没再理会,继续埋在鞋堆里。第二天放学回来,父子之间的对话,也是一样一样的。
难怪小儿子会抱怨:我爸爸就是那么忙,整天耷拉着头,每次见爸爸,都是一样一样的。父亲随口问,儿子胡乱答。都是敷衍。
对孩子忽视的父母,忙于生计和自己的兴趣,不理会孩子的需求,不参与孩子的活动,对孩子的好坏也不评价,缺乏最基本的亲子交流。
在敷衍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喜怒无常,调皮捣蛋,专注力差,在认知和情感上存在一定障碍:要么通过怪异性情和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要么完全放弃被关注,将各种情绪堵塞在心里,生吞硬咽。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出问题?
经常不关注孩子、敷衍孩子的父母,很难获得孩子的依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