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孩子在外被嘲笑,与其担心,不如这样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被嘲笑是很常见的现象,而这个话题,在家长聚会时或在微信群里,也经常被提及。
对于孩子来说,被嘲笑是很痛苦的,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孩子陷入自卑和孤独,时间长了,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被嘲笑,就特别着急,除了给与安慰,还想赶紧介入帮孩子处理。但事实上,家长的安慰和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如果不让孩子自己学会应对技巧,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如何处理被嘲笑的问题,以后也很难立足于学校和社会。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与孩子一起直面被嘲笑的困境,然后让孩子学习应对被嘲笑的技巧,才能化解难题。
其实,孩子被嘲笑的原因很多,比如因为体型、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等,任何原因都有可能成为被嘲笑的理由。但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两种类型的孩子,比较容易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忧虑型”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时常表现得比较焦虑,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情感也较为脆弱,容易把嘲笑看得过于严重,所以嘲笑者喜欢对他们施威。
此类孩子,虽然从来不主动嘲笑别人,也能试着做到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但当事情超过忍耐极限时,他们容易崩溃大哭,或发脾气,也常常不能理解别人的幽默和玩笑,经常出现反应过激的情况。
*“挑衅型”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的表现是烦躁不安,脾气暴躁,且读不懂社交信号,容易用语言侵犯别人,也容易侵犯别人的身体空间,当别人制止他时,他依然无法停下,所以这类孩子也时常被人讨厌。
因而,为了加入到某个团体当中,他通常会先嘲笑别人,但时常遭到反击,输给对方。且由于分不清是恶意还善意的嘲笑,他们容易对嘲笑反应过激。
而心理学家提醒,孩子遭到嘲笑后,一般会出现以下种种表现,比如:变得爱哭爱闹,爱发脾气,精神状态不佳;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例如,头疼、腿疼、肚子疼;经常弄丢东西,比如本子、橡皮檫等等;不喜欢伙伴、同学一起玩;不愿上学。
若是这样,家长就应该找合适的机会,在非常轻松的气氛下,询问孩子相关的情况。在沟通过程中,要耐心等待孩子有意愿跟家长透露心声时,才向孩子了解详细的情况。
了解相关情况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一起把嘲笑者的反应,用表格列出来,进行归类,分清嘲笑的类型,区分什么是善意的嘲笑,什么是恶意的嘲笑。然后再分类应对。比方说,可分为“取笑”、“恶作剧”、“背地讲坏话”、“骂人”、“恶意中伤”等类型:
取笑:笑别人“你傻不傻”等;
故意模仿:故意模仿被嘲笑者的语言、动作等;
骂人:骂别人“大笨蛋”“死矮子”“四眼狗”等等;
背地讲坏话:几个孩子一起,窃窃私语,说被嘲笑者的坏话;
恶意中伤:故意说“他不洗澡”、“就是他爱打小报告”等等;
恶作剧:在桌上放蟑螂、突然从后面把凳子挪开等等。
对孩子被嘲笑的言行进行分类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进一步分析,哪些导致自己被嘲笑的言行,是可以改善或避免的,那就想办法改善和控制,这样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本文来自于幼儿教育网-/index.php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账号(youerjiaoyuwang)育栋教育官方微信号(yudongqiqiaoban)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一篇:如何建立3-6岁孩子的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