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
幼教资源——幼儿进餐环节的细节组织
时间:2019-05-20 08:39:00
点击率:4364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 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我园幼儿小班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对幼儿的吃饭放松不管呢?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保证。如何让美味的饭菜吃进孩子们的肚子里,成了我园教研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所有班级把因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实践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同能吃的孩子混搭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5. 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1. 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 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如看图书、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把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逐步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各生活活动环节,不仅仅是进餐环节,进一步研讨各环节的细节组织,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近几年我园在狠抓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细节管理中,把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也作为重点,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现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
一、餐前组织:
1. 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 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我园幼儿小班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对幼儿的吃饭放松不管呢?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保证。如何让美味的饭菜吃进孩子们的肚子里,成了我园教研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所有班级把因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实践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同能吃的孩子混搭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5. 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家长对饮食往往特别关注,我园要求老师和保育员在分饭时,一定要做到统筹全局,公平对待。这里的公平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样多,而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饭量添加适量饭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吃好,保育员在第一次分饭时,应以中多量为准,不能为了减少麻烦一下分很多,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端,另一方面,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米饭,面条等,越吃越多要求一口饭一口菜等饭菜全部吃完才能喝汤,特别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饭不能太多,否则会使他养成剩饭的习惯。反之则使他从自己独立喂完饭菜的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功,幼儿进餐时,老师应注意到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速度和食量等。不能催促幼儿,但要提醒他们时间,不能给幼儿养成偏食的习惯,不爱吃得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与个别幼儿的谈话不能影响其他幼儿,让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三、餐后组织
1. 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 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如看图书、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把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逐步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各生活活动环节,不仅仅是进餐环节,进一步研讨各环节的细节组织,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