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
亲自教育——孩子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
时间:2019-05-15 09:14:00
点击率:2301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对于小朋友“物权”意识的树立,是家长们极有可能忽略。但对小朋友的成长而言,这又是很重要的。让孩子能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并且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极其重要。
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而尊重别人的物品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尊重这个规则会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成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
尊重孩子的物权
虽然说孩子还未成年,但是他们也拥有许多私人的物品,像他们自己的小桌小凳、图书玩具、个人空间等。仅管这些物品都是家长为他们提供的,但是当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时候,就说明了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受到尊重时,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获得一定的促进。
1.及时强调
家长在每次给孩子置办一件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向孩子强调:“这是送给你的”。随后,应当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帮助孩子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摆放。
2.时常登记
家长应该为子女准备一本登记册,指导他们进行物件登记,并向他们说明如何利用好登记册来管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图画式登记:画一杆水枪,标上日期,就代表某日置办了一杆水枪。当然,家长和子女可以一起商量,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来登记。
3.定期整理
不管家长有多忙,也应该抽时间指导、带领子女定期整理他们的物件,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年纪还小,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带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家长应该做的是带领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定期整理的好习惯,当他们能够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4.设置专属空间
如果家长能为子女设置一个小空间(比如给他们安排个小柜子)来专门摆放他们的图书、玩具等就更好了。告诉孩子,这是他们的专属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空间。
5.不随意处置孩子物品
有些成人在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下,就随意丢弃或者收藏、挪动他们已经放置好的物件,这些行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不重要的东西,在小朋友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随意处置,常会打击到孩子存放物件的积极性,次数频繁了,就极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乱摆乱放、乱扔乱弃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再去指正、批评往往不会再有很好的效果了。所以,家长应当帮助子女养成好的取放习惯,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件。
6.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有大人或者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取用孩子的物件时,一定要先经过孩子的许可,并且做到及时奉还。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子女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或者带到学校与更多的小伙伴一起享用。
1.灌输“轮流”、“借用”的意识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争抢或者破坏他人的东西,可能只是出于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机向孩子灌输这两种意识。可以跟他说:“再过10分钟你才能玩那个积木,现在你应该让给妹妹玩。”或者跟他说:“这是哥哥的东西,你要用的话要先问那个哥哥同不同意借给你。”
2.制定规矩
鼓励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就跟家长讲,跟他们制定好规矩,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家里,哪些物品是可以拿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最基本地要跟孩子约定好:动用别人的物品时,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行。
3.使孩子懂得与他人协商
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东西不可以随意动用,父母应当告诉他们:“假如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先跟爸爸妈妈讲,让我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的交流模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协商的余地的。
4.分清楚“偷”与“借”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两者行为造成的不同结果是家长必须灌输给孩子的。当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这么做的。
5.为拿(偷)的行为负责
要让他们知道随意拿他人的物品是错误的做法,是需要负责的。如果孩子有这类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或者让他放弃一件喜欢的东西,使他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6.归还偷(拿)的物品
当知道孩子偷拿了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们自己归还,必要时家长可以陪同。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一行为时,要先问清楚孩子的目的,再决定怎么处理。在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要尊重自己,就不会再去做此类事情了。
7.学会分享
倘若家里来了年纪比子女小的小孩,可以让子女学会与小弟弟/小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也可以让子女帮年龄小的孩子讲故事、换尿片等,让子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成长。
8.履行承诺
当在面对子女争夺他人物品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采取哄骗的措施,例如:随便承诺孩子:“你先把这个玩具还给别人,爸爸明天给你买一个。”家长说完可能就忘了,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时候,就难以再去相信家长的话了。
9.适时的称赞
当孩子在长辈的教育下,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家长就要给予他们适时的赞美,例如:“你真棒,做得真好!”在家长的鼓励下,子女就会知道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0.坚持原则
在制定出奖惩制度后,家长就应该坚持原则,时时遵守。不能为了省事就忽略或者不坚持原则,这样会误导子女,不能让他们正确、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11.有效的亲子对话
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对话对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子女的想法,并鼓励他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并从中适当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而尊重别人的物品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尊重这个规则会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成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
尊重孩子的物权
虽然说孩子还未成年,但是他们也拥有许多私人的物品,像他们自己的小桌小凳、图书玩具、个人空间等。仅管这些物品都是家长为他们提供的,但是当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时候,就说明了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受到尊重时,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获得一定的促进。
1.及时强调
家长在每次给孩子置办一件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向孩子强调:“这是送给你的”。随后,应当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帮助孩子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摆放。
2.时常登记
家长应该为子女准备一本登记册,指导他们进行物件登记,并向他们说明如何利用好登记册来管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图画式登记:画一杆水枪,标上日期,就代表某日置办了一杆水枪。当然,家长和子女可以一起商量,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来登记。
3.定期整理
不管家长有多忙,也应该抽时间指导、带领子女定期整理他们的物件,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年纪还小,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带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家长应该做的是带领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定期整理的好习惯,当他们能够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4.设置专属空间
如果家长能为子女设置一个小空间(比如给他们安排个小柜子)来专门摆放他们的图书、玩具等就更好了。告诉孩子,这是他们的专属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空间。
5.不随意处置孩子物品
有些成人在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下,就随意丢弃或者收藏、挪动他们已经放置好的物件,这些行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不重要的东西,在小朋友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随意处置,常会打击到孩子存放物件的积极性,次数频繁了,就极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乱摆乱放、乱扔乱弃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再去指正、批评往往不会再有很好的效果了。所以,家长应当帮助子女养成好的取放习惯,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件。
6.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有大人或者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取用孩子的物件时,一定要先经过孩子的许可,并且做到及时奉还。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子女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或者带到学校与更多的小伙伴一起享用。
如果孩子的物权概念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的话,最初可能只是出现随随便便拿东西,到后来就有可能发展成偷窃。家长如果在苗头出现时没有抓住纠正的机会,孩子就有可能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错,等到酿成大错时,想纠正已经为时已晚。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11个方法
1.灌输“轮流”、“借用”的意识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争抢或者破坏他人的东西,可能只是出于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机向孩子灌输这两种意识。可以跟他说:“再过10分钟你才能玩那个积木,现在你应该让给妹妹玩。”或者跟他说:“这是哥哥的东西,你要用的话要先问那个哥哥同不同意借给你。”
2.制定规矩
鼓励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就跟家长讲,跟他们制定好规矩,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家里,哪些物品是可以拿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最基本地要跟孩子约定好:动用别人的物品时,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行。
3.使孩子懂得与他人协商
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东西不可以随意动用,父母应当告诉他们:“假如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先跟爸爸妈妈讲,让我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的交流模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协商的余地的。
4.分清楚“偷”与“借”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两者行为造成的不同结果是家长必须灌输给孩子的。当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这么做的。
5.为拿(偷)的行为负责
要让他们知道随意拿他人的物品是错误的做法,是需要负责的。如果孩子有这类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或者让他放弃一件喜欢的东西,使他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6.归还偷(拿)的物品
当知道孩子偷拿了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们自己归还,必要时家长可以陪同。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一行为时,要先问清楚孩子的目的,再决定怎么处理。在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要尊重自己,就不会再去做此类事情了。
7.学会分享
倘若家里来了年纪比子女小的小孩,可以让子女学会与小弟弟/小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也可以让子女帮年龄小的孩子讲故事、换尿片等,让子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成长。
8.履行承诺
当在面对子女争夺他人物品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采取哄骗的措施,例如:随便承诺孩子:“你先把这个玩具还给别人,爸爸明天给你买一个。”家长说完可能就忘了,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时候,就难以再去相信家长的话了。
9.适时的称赞
当孩子在长辈的教育下,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家长就要给予他们适时的赞美,例如:“你真棒,做得真好!”在家长的鼓励下,子女就会知道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0.坚持原则
在制定出奖惩制度后,家长就应该坚持原则,时时遵守。不能为了省事就忽略或者不坚持原则,这样会误导子女,不能让他们正确、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11.有效的亲子对话
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对话对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子女的想法,并鼓励他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并从中适当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与此同时,家长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处处感受爱与和谐的重要,如: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借给朋友需要的东西……
分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升华,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也是在当今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技能。从小树立孩子的物权意识,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当孩子明白要尊重他人的物权时,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社会规则,这将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受欢迎。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而尊重别人的物品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尊重这个规则会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成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
尊重孩子的物权
虽然说孩子还未成年,但是他们也拥有许多私人的物品,像他们自己的小桌小凳、图书玩具、个人空间等。仅管这些物品都是家长为他们提供的,但是当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时候,就说明了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受到尊重时,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获得一定的促进。
1.及时强调
家长在每次给孩子置办一件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向孩子强调:“这是送给你的”。随后,应当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帮助孩子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摆放。
2.时常登记
家长应该为子女准备一本登记册,指导他们进行物件登记,并向他们说明如何利用好登记册来管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图画式登记:画一杆水枪,标上日期,就代表某日置办了一杆水枪。当然,家长和子女可以一起商量,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来登记。
3.定期整理
不管家长有多忙,也应该抽时间指导、带领子女定期整理他们的物件,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年纪还小,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带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家长应该做的是带领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定期整理的好习惯,当他们能够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4.设置专属空间
如果家长能为子女设置一个小空间(比如给他们安排个小柜子)来专门摆放他们的图书、玩具等就更好了。告诉孩子,这是他们的专属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空间。
5.不随意处置孩子物品
有些成人在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下,就随意丢弃或者收藏、挪动他们已经放置好的物件,这些行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不重要的东西,在小朋友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随意处置,常会打击到孩子存放物件的积极性,次数频繁了,就极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乱摆乱放、乱扔乱弃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再去指正、批评往往不会再有很好的效果了。所以,家长应当帮助子女养成好的取放习惯,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件。
6.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有大人或者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取用孩子的物件时,一定要先经过孩子的许可,并且做到及时奉还。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子女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或者带到学校与更多的小伙伴一起享用。
如果孩子的物权概念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的话,最初可能只是出现随随便便拿东西,到后来就有可能发展成偷窃。家长如果在苗头出现时没有抓住纠正的机会,孩子就有可能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错,等到酿成大错时,想纠正已经为时已晚。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11个方法
1.灌输“轮流”、“借用”的意识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争抢或者破坏他人的东西,可能只是出于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机向孩子灌输这两种意识。可以跟他说:“再过10分钟你才能玩那个积木,现在你应该让给妹妹玩。”或者跟他说:“这是哥哥的东西,你要用的话要先问那个哥哥同不同意借给你。”
2.制定规矩
鼓励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就跟家长讲,跟他们制定好规矩,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家里,哪些物品是可以拿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最基本地要跟孩子约定好:动用别人的物品时,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行。
3.使孩子懂得与他人协商
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东西不可以随意动用,父母应当告诉他们:“假如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先跟爸爸妈妈讲,让我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的交流模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协商的余地的。
4.分清楚“偷”与“借”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两者行为造成的不同结果是家长必须灌输给孩子的。当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这么做的。
5.为拿(偷)的行为负责
要让他们知道随意拿他人的物品是错误的做法,是需要负责的。如果孩子有这类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或者让他放弃一件喜欢的东西,使他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6.归还偷(拿)的物品
当知道孩子偷拿了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们自己归还,必要时家长可以陪同。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一行为时,要先问清楚孩子的目的,再决定怎么处理。在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要尊重自己,就不会再去做此类事情了。
7.学会分享
倘若家里来了年纪比子女小的小孩,可以让子女学会与小弟弟/小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也可以让子女帮年龄小的孩子讲故事、换尿片等,让子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成长。
8.履行承诺
当在面对子女争夺他人物品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采取哄骗的措施,例如:随便承诺孩子:“你先把这个玩具还给别人,爸爸明天给你买一个。”家长说完可能就忘了,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时候,就难以再去相信家长的话了。
9.适时的称赞
当孩子在长辈的教育下,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家长就要给予他们适时的赞美,例如:“你真棒,做得真好!”在家长的鼓励下,子女就会知道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0.坚持原则
在制定出奖惩制度后,家长就应该坚持原则,时时遵守。不能为了省事就忽略或者不坚持原则,这样会误导子女,不能让他们正确、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11.有效的亲子对话
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对话对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子女的想法,并鼓励他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并从中适当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与此同时,家长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处处感受爱与和谐的重要,如: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借给朋友需要的东西……
分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升华,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也是在当今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技能。从小树立孩子的物权意识,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当孩子明白要尊重他人的物权时,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社会规则,这将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受欢迎。对于小朋友“物权”意识的树立,是家长们极有可能忽略。但对小朋友的成长而言,这又是很重要的。让孩子能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并且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极其重要。
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而尊重别人的物品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尊重这个规则会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成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
尊重孩子的物权
虽然说孩子还未成年,但是他们也拥有许多私人的物品,像他们自己的小桌小凳、图书玩具、个人空间等。仅管这些物品都是家长为他们提供的,但是当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时候,就说明了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受到尊重时,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获得一定的促进。
1.及时强调
家长在每次给孩子置办一件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向孩子强调:“这是送给你的”。随后,应当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帮助孩子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摆放。
2.时常登记
家长应该为子女准备一本登记册,指导他们进行物件登记,并向他们说明如何利用好登记册来管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图画式登记:画一杆水枪,标上日期,就代表某日置办了一杆水枪。当然,家长和子女可以一起商量,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来登记。
3.定期整理
不管家长有多忙,也应该抽时间指导、带领子女定期整理他们的物件,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年纪还小,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带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家长应该做的是带领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定期整理的好习惯,当他们能够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4.设置专属空间
如果家长能为子女设置一个小空间(比如给他们安排个小柜子)来专门摆放他们的图书、玩具等就更好了。告诉孩子,这是他们的专属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空间。
5.不随意处置孩子物品
有些成人在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下,就随意丢弃或者收藏、挪动他们已经放置好的物件,这些行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不重要的东西,在小朋友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随意处置,常会打击到孩子存放物件的积极性,次数频繁了,就极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乱摆乱放、乱扔乱弃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再去指正、批评往往不会再有很好的效果了。所以,家长应当帮助子女养成好的取放习惯,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件。
6.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有大人或者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取用孩子的物件时,一定要先经过孩子的许可,并且做到及时奉还。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子女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或者带到学校与更多的小伙伴一起享用。
如果孩子的物权概念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的话,最初可能只是出现随随便便拿东西,到后来就有可能发展成偷窃。家长如果在苗头出现时没有抓住纠正的机会,孩子就有可能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错,等到酿成大错时,想纠正已经为时已晚。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11个方法
1.灌输“轮流”、“借用”的意识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争抢或者破坏他人的东西,可能只是出于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机向孩子灌输这两种意识。可以跟他说:“再过10分钟你才能玩那个积木,现在你应该让给妹妹玩。”或者跟他说:“这是哥哥的东西,你要用的话要先问那个哥哥同不同意借给你。”
2.制定规矩
鼓励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就跟家长讲,跟他们制定好规矩,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家里,哪些物品是可以拿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最基本地要跟孩子约定好:动用别人的物品时,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行。
3.使孩子懂得与他人协商
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东西不可以随意动用,父母应当告诉他们:“假如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先跟爸爸妈妈讲,让我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的交流模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协商的余地的。
4.分清楚“偷”与“借”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两者行为造成的不同结果是家长必须灌输给孩子的。当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这么做的。
5.为拿(偷)的行为负责
要让他们知道随意拿他人的物品是错误的做法,是需要负责的。如果孩子有这类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或者让他放弃一件喜欢的东西,使他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6.归还偷(拿)的物品
当知道孩子偷拿了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们自己归还,必要时家长可以陪同。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一行为时,要先问清楚孩子的目的,再决定怎么处理。在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要尊重自己,就不会再去做此类事情了。
7.学会分享
倘若家里来了年纪比子女小的小孩,可以让子女学会与小弟弟/小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也可以让子女帮年龄小的孩子讲故事、换尿片等,让子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成长。
8.履行承诺
当在面对子女争夺他人物品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采取哄骗的措施,例如:随便承诺孩子:“你先把这个玩具还给别人,爸爸明天给你买一个。”家长说完可能就忘了,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时候,就难以再去相信家长的话了。
9.适时的称赞
当孩子在长辈的教育下,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家长就要给予他们适时的赞美,例如:“你真棒,做得真好!”在家长的鼓励下,子女就会知道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0.坚持原则
在制定出奖惩制度后,家长就应该坚持原则,时时遵守。不能为了省事就忽略或者不坚持原则,这样会误导子女,不能让他们正确、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11.有效的亲子对话
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对话对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子女的想法,并鼓励他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并从中适当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与此同时,家长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处处感受爱与和谐的重要,如: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借给朋友需要的东西……
分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升华,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也是在当今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技能。从小树立孩子的物权意识,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当孩子明白要尊重他人的物权时,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社会规则,这将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受欢迎。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