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这是我的,你不许动!”面对孩子强烈的占有欲,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时间:2017-11-01 10:11:00
点击率:1609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可以碰!”
“这是我的椅子,只有我可以坐上去!”
“不许吃我的零食,还给我,啊呜呜呜~”
“我的宝宝现在才1岁多,占有欲十分强烈,家里来客人了,自己的玩具与吃的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一碰他的就开始大喊大闹`这是我的,不能给别人!我的东西,别人不能动!`有时候我态度稍微强硬一点,他就赖在地上打滚,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学会分享吗?”
1 . 什么是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自私自利”,也并不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有问题才导致这种强烈的占有欲。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清楚。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2 . 造成孩子占有欲的两个方面
就活动的发展看
3岁前儿童主要是个体活动,3岁儿童有一种强烈地要求相互交往的愿望,儿童也产生了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的愿望,群体活动增多。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例如,玩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不论皮球属于谁,在玩的过程中,皮球必须在两人之间交往,如果一个人死抱住不放,就玩不成。
就语言发展看
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3 . 孩子懂得“占有”并非坏事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形成自我意识、占有欲最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靠得很近玩,但不能一起玩,如果你已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对所有物的重视,那么你应该接受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随时可能发生争执的后果,避免其他孩子去碰触他的玩具,是父母应提前准备的工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来就当把“我”、“我的”挂在嘴巴上,这并不表示他自私或主观意识强,别因此责怪自己的孩子,若有其他大人嘲弄或斥责他这种表现,你必须为孩子解释,说明孩子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当孩子哭闹时就对他妥协,这是完全错误的示范,你是在教他,只要哭闹,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下次,你将更难说服他。
孩子的占有欲强代表他自我认同感提升,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个相当好的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当他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同后,他自然乐于主动与人分享。所以,聪明的父母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去“分享”,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4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两岁的孩子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孩子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孩子或许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尽快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早日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孩子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不要强求孩子“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家长劝孩子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孩子不乐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让孩子形成“分享”的好习惯
孩子已经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孩子的这种独占心理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孩子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同时,强调孩子“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孩子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件好事。
让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孩子有一定自卫能力,而小一点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孩子。
淡薄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孩子“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
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
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有时候,大人的溺爱也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
提醒各位家长:
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这是我的椅子,只有我可以坐上去!”
“不许吃我的零食,还给我,啊呜呜呜~”
“我的宝宝现在才1岁多,占有欲十分强烈,家里来客人了,自己的玩具与吃的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一碰他的就开始大喊大闹`这是我的,不能给别人!我的东西,别人不能动!`有时候我态度稍微强硬一点,他就赖在地上打滚,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学会分享吗?”
当孩子和伙伴们一起玩时是非常高兴的,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方的东西。反之,他们却从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挠对方,以维护自己占有的权利。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强烈的占有欲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通病”。孩子之间常常因为玩具或者食物而争得面红耳赤,他们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使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如何正确对待需要家长们有足够的耐心。下面就来看看小婧对孩子占有欲的理解。1 . 什么是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自私自利”,也并不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有问题才导致这种强烈的占有欲。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清楚。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2 . 造成孩子占有欲的两个方面
就活动的发展看
3岁前儿童主要是个体活动,3岁儿童有一种强烈地要求相互交往的愿望,儿童也产生了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的愿望,群体活动增多。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例如,玩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不论皮球属于谁,在玩的过程中,皮球必须在两人之间交往,如果一个人死抱住不放,就玩不成。
就语言发展看
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3 . 孩子懂得“占有”并非坏事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形成自我意识、占有欲最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靠得很近玩,但不能一起玩,如果你已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对所有物的重视,那么你应该接受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随时可能发生争执的后果,避免其他孩子去碰触他的玩具,是父母应提前准备的工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来就当把“我”、“我的”挂在嘴巴上,这并不表示他自私或主观意识强,别因此责怪自己的孩子,若有其他大人嘲弄或斥责他这种表现,你必须为孩子解释,说明孩子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当孩子哭闹时就对他妥协,这是完全错误的示范,你是在教他,只要哭闹,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下次,你将更难说服他。
孩子的占有欲强代表他自我认同感提升,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个相当好的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当他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同后,他自然乐于主动与人分享。所以,聪明的父母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去“分享”,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4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两岁的孩子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孩子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孩子或许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尽快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早日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孩子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不要强求孩子“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家长劝孩子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孩子不乐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让孩子形成“分享”的好习惯
孩子已经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孩子的这种独占心理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孩子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同时,强调孩子“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孩子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件好事。
让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孩子有一定自卫能力,而小一点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孩子。
淡薄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孩子“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
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
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有时候,大人的溺爱也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
提醒各位家长:
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下一篇:儿童教育中的5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