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
别人家的小孩”又听话又乖,那乖乖的孩子真的完美吗?
时间:2017-10-18 09:38:00
点击率:1177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乖”孩子真的完美吗
“没主见”的乖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很听话,家长指东他不往西,从不跟家长提要求,也从不调皮捣蛋,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一个正常的孩子,不会什么都听家长的安排,他们会调皮会捣蛋,会有自己的思维跟想法。
有些孩子表现看起来很乖,在人前很有礼貌很懂事,但人后却背着大人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如在没有人的地方欺负同学,在没有人的地方故意损坏东西等,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他们能根据大人的脸色跟心情去评估他们的想法,从而去讨好大人。
孩子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人情世故,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就直面了成人间的丑陋,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不幸福,将来也没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我们宁可要一个天真的调皮孩子,也不要一个世故的乖巧孩子。
乖孩子标贴不好
乖孩子总是受人欢迎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标上“乖孩子”的标签,让孩子能以好孩子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因此对孩子要求严格,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满足乖孩子的要求。
其实,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思维发展,将他们禁锢在一个窄小的空间之内,这对孩子的智商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
“乖”孩子只会讨好大人,一味的压抑自我
“乖”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一味的压抑自我。幼年时期对家长的讨好,长大会会变成人了对周围人的讨好:不懂得去拒绝别人、活在他人的肯定里。
“乖”小孩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自主能力差
对父母言听计从,按照父母给他规划的路去走,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父母庇佑下或许会过的安安稳稳,但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抉择的能力。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乖孩子,意味着行为受他人支配,小时候是家长,后来是老师,一路走来,“乖”惯了,就少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孩子太乖并不好,培养自信最重要
父母需要及时采取手段,用一些微妙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把你的孩子塑造的一个积极阳光、活泼自信。
建立一个情绪表达出口
不像女孩子,家长通常不鼓励男孩子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小就教育他们“男孩不能哭,男孩要有担当、男孩别埋怨”等等,所以造成男孩子有时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很难学会如何妥善处理疼痛。如果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麻烦时他就会更轻松的面对。父母也要学着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了解、理解你的宝贝,以便更好的帮助他。
为他的后天努力献上赞美
因为媒体、环境的误导,现在小小孩都觉得男生的六块腹肌、女孩的麻杆长腿,家中的豪华轿车等是最重要的个人优势,显而易见,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有责任纠正孩子对”个人价值“的误会,勤奋、努力、善举、同情心,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值得称许、值得追求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时要表扬赞美,强化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
鼓励他做喜欢的事
不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无视,不要觉得那些可有可无,别从牙牙学语就让他照着你的想法过活,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爱好,并且加入他的爱好。这样以来,你的态度表明了你很在乎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他也会感觉自己很重要,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他的自尊。万不可照着大人的意愿,事事打压,事事否定。
给他找点事做
当一个孩子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 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像丢垃圾 - 也能表明,大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渐渐积累他们对自己的自信。
支持他的独一无二
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泥巴,不是每个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具车,不是每个小女孩都留着长头发,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足球,不是每个小女孩都爱过家家。你得让你的孩子知道,没关系,无所谓,你不喜欢挺好的,如果他对他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坦然对待,在面对那些试图取笑他的人时他就更能泰然处之。
打扮你的孩子
做妈妈的有义务给孩子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果是女宝宝,更要在穿衣打扮上稍费些心,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和别的小朋友站在一起,相形见拙。
适当满足他的要求
当孩子在生活作息中,行为表现符合规则时,父母可以视情况而定,适量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例如:妈妈规定小宝宝每天要在晚上九点钟准时就寝,有时小宝宝可能达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当孩子能够自律地准时睡觉时,妈妈可以在隔天以其它方式来满足其所需,例如:带他去吃他喜欢吃的东西,或看他需要什么,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经常带孩子出门
从孩子小时候起,爸爸妈妈就可以经常带孩子出门玩耍或探亲访友,一方面能让孩子不要过于依赖家依赖父母,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多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开阔眼界,增长自信。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没主见”的乖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很听话,家长指东他不往西,从不跟家长提要求,也从不调皮捣蛋,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一个正常的孩子,不会什么都听家长的安排,他们会调皮会捣蛋,会有自己的思维跟想法。
当孩子过分听话时,这样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会懦弱、没有主见,任人支配,他的活力会慢慢消失,创造性会被泯灭,没有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这样。
“世故”的乖孩子有些孩子表现看起来很乖,在人前很有礼貌很懂事,但人后却背着大人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如在没有人的地方欺负同学,在没有人的地方故意损坏东西等,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他们能根据大人的脸色跟心情去评估他们的想法,从而去讨好大人。
孩子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人情世故,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就直面了成人间的丑陋,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不幸福,将来也没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我们宁可要一个天真的调皮孩子,也不要一个世故的乖巧孩子。
乖孩子标贴不好
乖孩子总是受人欢迎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标上“乖孩子”的标签,让孩子能以好孩子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因此对孩子要求严格,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满足乖孩子的要求。
其实,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思维发展,将他们禁锢在一个窄小的空间之内,这对孩子的智商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
“乖”孩子只会讨好大人,一味的压抑自我
“乖”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一味的压抑自我。幼年时期对家长的讨好,长大会会变成人了对周围人的讨好:不懂得去拒绝别人、活在他人的肯定里。
“乖”小孩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自主能力差
对父母言听计从,按照父母给他规划的路去走,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父母庇佑下或许会过的安安稳稳,但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抉择的能力。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乖孩子,意味着行为受他人支配,小时候是家长,后来是老师,一路走来,“乖”惯了,就少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孩子太乖并不好,培养自信最重要
父母需要及时采取手段,用一些微妙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把你的孩子塑造的一个积极阳光、活泼自信。
建立一个情绪表达出口
不像女孩子,家长通常不鼓励男孩子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小就教育他们“男孩不能哭,男孩要有担当、男孩别埋怨”等等,所以造成男孩子有时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很难学会如何妥善处理疼痛。如果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麻烦时他就会更轻松的面对。父母也要学着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了解、理解你的宝贝,以便更好的帮助他。
为他的后天努力献上赞美
因为媒体、环境的误导,现在小小孩都觉得男生的六块腹肌、女孩的麻杆长腿,家中的豪华轿车等是最重要的个人优势,显而易见,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有责任纠正孩子对”个人价值“的误会,勤奋、努力、善举、同情心,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值得称许、值得追求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时要表扬赞美,强化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
鼓励他做喜欢的事
不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无视,不要觉得那些可有可无,别从牙牙学语就让他照着你的想法过活,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爱好,并且加入他的爱好。这样以来,你的态度表明了你很在乎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他也会感觉自己很重要,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他的自尊。万不可照着大人的意愿,事事打压,事事否定。
给他找点事做
当一个孩子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 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像丢垃圾 - 也能表明,大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渐渐积累他们对自己的自信。
支持他的独一无二
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泥巴,不是每个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具车,不是每个小女孩都留着长头发,不是每个小男孩都喜欢玩足球,不是每个小女孩都爱过家家。你得让你的孩子知道,没关系,无所谓,你不喜欢挺好的,如果他对他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坦然对待,在面对那些试图取笑他的人时他就更能泰然处之。
打扮你的孩子
做妈妈的有义务给孩子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果是女宝宝,更要在穿衣打扮上稍费些心,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和别的小朋友站在一起,相形见拙。
适当满足他的要求
当孩子在生活作息中,行为表现符合规则时,父母可以视情况而定,适量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例如:妈妈规定小宝宝每天要在晚上九点钟准时就寝,有时小宝宝可能达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当孩子能够自律地准时睡觉时,妈妈可以在隔天以其它方式来满足其所需,例如:带他去吃他喜欢吃的东西,或看他需要什么,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经常带孩子出门
从孩子小时候起,爸爸妈妈就可以经常带孩子出门玩耍或探亲访友,一方面能让孩子不要过于依赖家依赖父母,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多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开阔眼界,增长自信。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