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
掌握这些技巧,幼师轻松带托小班
时间:2017-09-04 09:02:00
点击率:1098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幼儿园托班、小班的常规基础通常为零,同时又处于幼儿"入园焦虑期",托班、小班幼儿难带,这似乎已成为幼师们公开的秘密。那么,怎样才能让这门苦差事变得不再苦?今天的内容很丰富,坚持看到最后的老师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哭声停了,老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幼儿的哭声好不容易平息了,这是,幼儿教师也不能闲着,得"趁热打铁",赶紧进入下一环节的工作,让幼儿开始进入新的玩乐环节,让幼儿有得玩,玩得高兴,让他们忘记那不开心的一幕。
1、吸引幼儿注意: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利用新奇的、鲜艳的、美好的位置的事物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如:用变魔术的方式,来引起刚忍住哭声的孩子的注意。
2、丰富活动:学小动物的语气说话,做游戏,复习一些广为传唱耳熟的小儿歌、小故事等。老师边弹琴边唱歌,启发孩子随音乐节拍拍手,会唱的跟着唱,会跳的自由跳。这样孩子们就忙碌起来,有事可做了,于是也就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3、树立榜样:作为教师由被动的听孩子哭,到主动的带孩子玩,逐渐占领了阵地以后,就要设法打开孩子的心扉,给孩子见讲浅显的道理,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知道认真听明白老师讲话,并试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要给与奖励。如;奖励小红花,抱抱亲亲,等等。这样一来,得到奖励的孩子就觉得很自豪,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对于那些未得到奖励,不配合的,不听劝告的的孩子来说,无疑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托小班带班技巧
托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面对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幼儿,幼师们总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其实,带托小班和中班、大班一样,无非就是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学,只不过托小班幼儿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宽容,需要幼师更有耐心的引导。因此,从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学等多方面制定托小班计划,掌握带托小班的一些技巧,会让你带托小班变得得心应手!
(一)生活习惯方面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教也不一样,使得幼儿的生活能力参差不齐,更有不少幼儿还养成了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这给他们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2岁半的幼儿,正处在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托小班保教保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1饮食习惯的培养
①树立榜样作用:托小班幼儿的吃饭问题,不仅令家长们担心,也让幼师们揪心。针对不同幼儿的吃饭问题,幼师要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幼儿饭量小,不强迫;幼儿挑食,不责怪,不强行制止,而是顺其自然,逐步指导。
②物资奖励:幼儿特别喜欢老师奖励的小粘贴,不爱吃菜的时候,比如说:有的孩子不爱吃胡萝卜,我就把即时贴剪成胡萝卜的形状,当他把胡萝卜都吃了的时候,我就把胡萝卜粘贴奖励给他,孩子特别高兴,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吃胡萝卜的味道,也就改掉了拒绝吃胡萝卜的习惯。因此,幼师们要好好利用小粘贴的吸引力,帮助孩子克服了挑食、偏食的毛病哦!
③学会正确咀嚼:在托小班,常常看到幼儿不会嚼饭,嘴张不开,或者只用前门牙嚼饭,不仅影响幼儿吃饭的速度,还对幼儿的口腔发展不利,长大后会影响面部美观。这时,幼师们可在饭前和幼儿玩"咬一咬,嚼一嚼"的小游戏,让幼儿夸张的张大嘴巴,嚼一嚼,以训练幼儿的打开口腔,用大牙咀嚼。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正确的咀嚼方法,进餐速度变得快多了。
④定时、定位进餐:幼儿定位进餐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吃饭时集中注意力,促进胃肠分泌活动。
⑤安静进餐:吃饭时,托小班幼儿爱讲话,喜欢交头接耳。幼师不妨给幼儿将《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幼儿向故事中的小妹妹学习,不做漏嘴巴的孩子。此外,也时常看到狼吞虎咽的幼儿,幼师可通过表演游戏"我这样吃饭",教会幼儿吃饭时细嚼慢咽,以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
⑥不浪费粮食:在进餐活动中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估计他们的食量进行盛饭也能使幼儿进餐信心大增,第一碗不宜过多,若一碗吃不饱,要举手添饭。避免幼儿看到太多的饭菜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食欲。此外,还要告诉幼儿,每次要把碗里的饭吃完,才能离开桌子。平时,可让幼儿欣赏《悯农》,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不把饭粒弄到桌子上、或地上,也不留剩饭。
⑦学会自己吃饭:有的孩子故意不吃就等着老师喂,这就不能顺着他的脾气,要培养他独立吃饭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创设相应的环境供幼儿参与操作。比如:《娃娃家》游戏,用废旧雪碧瓶,制成可爱的张嘴娃娃,再提供小勺,小豆,米粒等,幼儿在喂娃娃的同时,使用小勺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并且知道用正确姿势吃饭,可提高幼儿吃饭的速度,也可逐步改善幼儿吃饭掉饭粒的不良习惯。
⑧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班上幼儿不爱喝白开水,着实令人头疼。幼师要想让幼儿喝水,对幼儿说不喝水会生病等,往往说服不了幼儿,这还得多动动脑筋。如:"你现在不喝水,我们给肚子里的"大口袋"喝水好吗?等他喝了水以后,我就让他鼓起小肚皮,然后我轻轻地拍拍他的小肚皮,竖起大拇指,夸你真棒,这样他既把水喝了,又觉得自己真能干。
⑨读懂幼儿的行为:有的孩子吃饭慢,就去喂喂他,但有的孩子吃饭慢,也许是碗里面有些食物他不想吃,要告诉他不能挑食,或让他说出不想吃的原因。有时吃饭时一拍肚子,说明他要去小便,有时喂他饭,好好的他就吐了出来,这就表明他已经吃饱了。有时,幼儿的一个动作,就能表达他/她的需求,因此,幼师们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要学会读懂幼儿的每一个动作,让带班更顺利。
2卫生习惯的培养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家里是由家长帮助他们洗手,入厕的,他们是完全被动的。幼儿还有"吃手"、"挖鼻孔"等坏习惯,不但不卫生,举止也很不雅。幼师可通过《我的小小手》活动,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并让幼儿初步知道自我服务的基本常识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在进餐前,户外活动后,大小便后,都要洗手。
②学会正确洗手:幼儿知道什么时候洗手,但是幼儿还不是很会洗手,借助儿歌,教会幼儿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可事半功倍,如:先用清水冲一冲,再用肥皂抹一抹,两手交叉搓一搓,小手转一转,清水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让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学会了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幼儿很快养成了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③学会自己入厕: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学会自己上厕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要么不会蹲厕所,要么不会提好裤子就走出厕所,为了让幼儿记住正确的步骤,可以通过《自己上厕所》的故事,结合有趣的情景表演,或者在厕所的墙壁上贴上"怎样上厕所的图案"等,可以缩短幼儿学会上厕所的时间。
④自己擦鼻涕:天气变化,幼儿很容易感冒。一感冒,鼻子里的两条"瀑布"就出来了,若幼儿不知道擤鼻涕,也不懂得擦干净,"嗖"的一声,又把流到嘴边的"瀑布"吸了回去,看上去多恶心啊!因此,幼师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教幼儿学会用纸巾、手帕擦鼻涕。
3睡眠习惯的培养
①学会穿脱衣服: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很多幼儿还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这给午睡带来不少麻烦。幼师可以把穿脱衣服的步骤编成有趣的"顺口溜"。原本枯燥的穿脱衣服,摇身一变,变成了有趣的顺口溜,使穿脱衣服变得多么有趣啊!此外,幼师还可以利用碎布缝制带纽扣的"苹果树、""汽车"等,投放到生活操作区,让幼儿一一对应练习扣纽扣,以提高幼儿穿脱带扣子的衣服。
②逐步改善原有睡眠习惯:幼儿刚入园,在家里的睡眠习惯也被带进了幼儿园,如,睡觉时咬被子、抱枕头入睡等。此时,幼师不要制止,要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结合《午睡》儿歌,教育幼儿睡觉时盖好小被子,小手放放好安静入睡。对于喜欢趴着睡的幼儿,可通过《娃娃家》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趴着睡觉的不良后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此外,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如睡觉前放一些轻音乐,拉好窗帘,帮助幼儿入睡。
4家园共育要重视
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不一致,好不容易看到幼儿有了进步,可第二天又化为乌有了。这都是因为家园教育的步调不一致造成的,如:在园时自己吃饭,在家则要家长喂饭等等。因此,幼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比如,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幼儿离园后打个电话,发条短信等等,争取家长协同配合,早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二)学习活动方面
1、玩中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也有孩子喜欢看书、喜欢学习。托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多长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要想让孩子去学习一些知识,就需要教师用一些方法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接受知识,一边玩,一边学习,老师孩子都不会累。
2、玩具充足
玩具要大,颜色鲜艳,带声音。托小班幼儿对小的、零碎地、无声响的插塑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引起注意的声音很感兴趣。例如:玩积木,教师可帮助幼儿把积木插成各种大的形状,幼儿比较喜欢。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自己占有一堆积木,虽然自己不插,但也不愿意交给别人,这时,教师提供幼儿的玩具量要充足,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3、多听故事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讲得生动的故事,更是让幼儿陶醉。但适合托小班幼儿听的故事并不多,幼师们可要多花点时间,给幼儿选择一些语言简短、容易理解、故事情节简单的故事。比如,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形象的故事,就挺适合托小班幼儿的。
4、丰富幼儿活动
爱模仿是孩子突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幼师经常开展"大带小、小学大"的区域活动,让孩子通过模仿,习得别人的游戏经验。同时,可经常利用春游、秋游、节日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等机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以丰富游戏经验。
5、区角 活动的开展
幼儿玩游戏,总免不了要操作游戏材料。在托小班,橡皮泥、多变的结构玩具深受幼儿青睐。对于玩法单一、缺少变化的材料,如插鱼鳞、扣果子等,虽能在短时讨得幼儿的喜欢,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再玩了。
为了保持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幼师们需要从趣味性、多变性出发,精心投放游戏材料,如"配对"、"布包包接龙"、"随意贴"等游戏材料。同时,注意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婴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在区域游戏角,不易投放过多的游戏材料。幼师们要遵循"少品种多数量、渐投放常更新"的原则。还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再加工,变成好玩又漂亮的游戏材料,幼儿会很喜欢的。
与此同时,幼师需要遵循区域游戏指导的原则,不限定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感染、支持幼儿的游戏;给幼儿留有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尝试错误;多观察,少干预,多隐性指导,少显性指导。
6、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游戏过程中,幼师适当的介入与支持,可以避免幼儿操作探索的盲目性,一般来说,当幼儿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时,幼师有必要介入并采取有效的指导:
(1)当孩子发生冲突或出现危险行为时,教师要适度介入,以防止他们受到伤害;
(2)当孩子游戏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教师要引人一些变化,暗示他们模仿、丰富、充实游戏的情节;
(3)当孩子努力后失败或游离于游戏之外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一起玩;
(4)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这对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至关重
(5)当孩子能力差异悬殊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搭配结对游戏;
(6)当孩子缺少材料或对材料感到困惑、使用方法没有突破时,教师可采取增添、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他们的活动。
(三)情绪方面
幼儿情绪多变,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与发展。老师要细心关注幼儿的情绪特征,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幼儿心情不好时,适当的宣泄,会让幼儿心里好受些,对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如:幼儿入园哭闹,这是正常现象,幼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哭闹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让幼儿停止哭闹。这种做法用在很多幼儿身上都是有效,但有少数幼儿还是哭个不停,这时,可适度的让幼儿宣泄,尽情的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这也是幼儿寻求心理放松的一种方式。
2
转移幼儿注意力:幼儿情绪易变,适时的转移幼儿注意力,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幼儿爱动爱玩爱模仿,幼师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的户外体育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如:吹泡泡、开火车等。幼儿心情好时,可以尝试玩新游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幼儿不爱玩某类游戏时,要加以引导,改变幼儿对这类游戏的偏见,同时,还要创编出有趣的玩发,激发幼儿玩这类游戏的兴趣。
3
帮幼儿树立自信: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幼儿,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幼师对幼儿表现出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就会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相反,否定、拒绝、忽视、甚至嘲笑幼儿,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幼师们要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完成一个新的动作或任务,就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自信也就自然形成了。
4
用音乐改善情绪:心情不好时,听听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会让人心理好受一点。对于托小班幼儿来说,由于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过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难免会有点不适应,哭哭啼啼。这时,若能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如《拍手点头》,幼师再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动起来,当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师,哭声也会慢慢减弱。
5
多与家长沟通:不同幼儿的情绪反应各异,对相同情境的反应也有差异。老师有必要向家长了解幼儿的一些情绪特征,如:小便时会团团转……这样,幼儿入园后,幼师就可轻松应对幼儿千奇百怪的情绪行为。
(四)其它方面
1、讨好幼儿有技巧
幼儿园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不强求幼儿。例如:宝宝刚入园时,家长一般抱着幼儿入园,教师要自然的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就顺其自然,别强求。此外,幼儿教师还可经常抱抱幼儿,亲亲他们,这是与幼儿贴近的最好办法,同时也可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
2、照顾幼儿要做到"四勤"
托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要做到"四勤"。
眼勤:教师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注意发现他们的危险动作,或一些需要。
手勤:发现问题赶忙去解决,扶一下孩子或帮助一下孩子。
腿勤: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幼儿身边,帮他解决问题。
嘴勤:要经常和幼儿说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要他们有这些安全意识。
只要做到"四勤",孩子的安全就有所保障,减轻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3、日常常规培养
常规培养是是托小班幼儿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入园后,幼儿的座次、位置要安排好。从幼儿入园三、四天后,可个别指导幼儿记忆自己的标记及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切记不要集体指导幼儿,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针对性不强的话不能理解,个别指导更利于幼儿形成好的习惯。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要具体,教师的观察要仔细,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区域游戏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进出区域的小脚丫图形、物品归放点的标记等贴在醒目处,让规则既具体又直观。2-3岁的孩子都乐意和老师一起收归游戏后的玩具材料。有了标记,幼儿不仅会归放玩具,还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写给年轻幼师: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了个胖的","心急吃不上热粥",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托小班幼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多一点理解,并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有秩序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更加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也让带托班、小班的你为此而自豪——因为,带托班、小班不再是个苦差事,而是个美差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老师们都知道托小班幼儿难带,干的事也是最多,最杂的。不仅要哄哭鼻子的幼儿,也要帮幼儿换尿裤、还要给幼儿喂饭……可是,老师们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藏在幼儿心里的秘密",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引导,比单纯被动的哄孩子,可谓事半功倍。
安抚幼儿方法哭声停了,老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幼儿的哭声好不容易平息了,这是,幼儿教师也不能闲着,得"趁热打铁",赶紧进入下一环节的工作,让幼儿开始进入新的玩乐环节,让幼儿有得玩,玩得高兴,让他们忘记那不开心的一幕。
1、吸引幼儿注意: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利用新奇的、鲜艳的、美好的位置的事物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如:用变魔术的方式,来引起刚忍住哭声的孩子的注意。
2、丰富活动:学小动物的语气说话,做游戏,复习一些广为传唱耳熟的小儿歌、小故事等。老师边弹琴边唱歌,启发孩子随音乐节拍拍手,会唱的跟着唱,会跳的自由跳。这样孩子们就忙碌起来,有事可做了,于是也就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3、树立榜样:作为教师由被动的听孩子哭,到主动的带孩子玩,逐渐占领了阵地以后,就要设法打开孩子的心扉,给孩子见讲浅显的道理,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知道认真听明白老师讲话,并试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要给与奖励。如;奖励小红花,抱抱亲亲,等等。这样一来,得到奖励的孩子就觉得很自豪,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对于那些未得到奖励,不配合的,不听劝告的的孩子来说,无疑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托小班带班技巧
托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面对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幼儿,幼师们总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其实,带托小班和中班、大班一样,无非就是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学,只不过托小班幼儿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宽容,需要幼师更有耐心的引导。因此,从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学等多方面制定托小班计划,掌握带托小班的一些技巧,会让你带托小班变得得心应手!
(一)生活习惯方面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教也不一样,使得幼儿的生活能力参差不齐,更有不少幼儿还养成了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这给他们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2岁半的幼儿,正处在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托小班保教保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1饮食习惯的培养
①树立榜样作用:托小班幼儿的吃饭问题,不仅令家长们担心,也让幼师们揪心。针对不同幼儿的吃饭问题,幼师要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幼儿饭量小,不强迫;幼儿挑食,不责怪,不强行制止,而是顺其自然,逐步指导。
②物资奖励:幼儿特别喜欢老师奖励的小粘贴,不爱吃菜的时候,比如说:有的孩子不爱吃胡萝卜,我就把即时贴剪成胡萝卜的形状,当他把胡萝卜都吃了的时候,我就把胡萝卜粘贴奖励给他,孩子特别高兴,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吃胡萝卜的味道,也就改掉了拒绝吃胡萝卜的习惯。因此,幼师们要好好利用小粘贴的吸引力,帮助孩子克服了挑食、偏食的毛病哦!
③学会正确咀嚼:在托小班,常常看到幼儿不会嚼饭,嘴张不开,或者只用前门牙嚼饭,不仅影响幼儿吃饭的速度,还对幼儿的口腔发展不利,长大后会影响面部美观。这时,幼师们可在饭前和幼儿玩"咬一咬,嚼一嚼"的小游戏,让幼儿夸张的张大嘴巴,嚼一嚼,以训练幼儿的打开口腔,用大牙咀嚼。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正确的咀嚼方法,进餐速度变得快多了。
④定时、定位进餐:幼儿定位进餐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吃饭时集中注意力,促进胃肠分泌活动。
⑤安静进餐:吃饭时,托小班幼儿爱讲话,喜欢交头接耳。幼师不妨给幼儿将《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幼儿向故事中的小妹妹学习,不做漏嘴巴的孩子。此外,也时常看到狼吞虎咽的幼儿,幼师可通过表演游戏"我这样吃饭",教会幼儿吃饭时细嚼慢咽,以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
⑥不浪费粮食:在进餐活动中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估计他们的食量进行盛饭也能使幼儿进餐信心大增,第一碗不宜过多,若一碗吃不饱,要举手添饭。避免幼儿看到太多的饭菜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食欲。此外,还要告诉幼儿,每次要把碗里的饭吃完,才能离开桌子。平时,可让幼儿欣赏《悯农》,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不把饭粒弄到桌子上、或地上,也不留剩饭。
⑦学会自己吃饭:有的孩子故意不吃就等着老师喂,这就不能顺着他的脾气,要培养他独立吃饭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创设相应的环境供幼儿参与操作。比如:《娃娃家》游戏,用废旧雪碧瓶,制成可爱的张嘴娃娃,再提供小勺,小豆,米粒等,幼儿在喂娃娃的同时,使用小勺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并且知道用正确姿势吃饭,可提高幼儿吃饭的速度,也可逐步改善幼儿吃饭掉饭粒的不良习惯。
⑧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班上幼儿不爱喝白开水,着实令人头疼。幼师要想让幼儿喝水,对幼儿说不喝水会生病等,往往说服不了幼儿,这还得多动动脑筋。如:"你现在不喝水,我们给肚子里的"大口袋"喝水好吗?等他喝了水以后,我就让他鼓起小肚皮,然后我轻轻地拍拍他的小肚皮,竖起大拇指,夸你真棒,这样他既把水喝了,又觉得自己真能干。
⑨读懂幼儿的行为:有的孩子吃饭慢,就去喂喂他,但有的孩子吃饭慢,也许是碗里面有些食物他不想吃,要告诉他不能挑食,或让他说出不想吃的原因。有时吃饭时一拍肚子,说明他要去小便,有时喂他饭,好好的他就吐了出来,这就表明他已经吃饱了。有时,幼儿的一个动作,就能表达他/她的需求,因此,幼师们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要学会读懂幼儿的每一个动作,让带班更顺利。
2卫生习惯的培养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家里是由家长帮助他们洗手,入厕的,他们是完全被动的。幼儿还有"吃手"、"挖鼻孔"等坏习惯,不但不卫生,举止也很不雅。幼师可通过《我的小小手》活动,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并让幼儿初步知道自我服务的基本常识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在进餐前,户外活动后,大小便后,都要洗手。
②学会正确洗手:幼儿知道什么时候洗手,但是幼儿还不是很会洗手,借助儿歌,教会幼儿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可事半功倍,如:先用清水冲一冲,再用肥皂抹一抹,两手交叉搓一搓,小手转一转,清水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让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学会了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幼儿很快养成了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③学会自己入厕: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学会自己上厕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要么不会蹲厕所,要么不会提好裤子就走出厕所,为了让幼儿记住正确的步骤,可以通过《自己上厕所》的故事,结合有趣的情景表演,或者在厕所的墙壁上贴上"怎样上厕所的图案"等,可以缩短幼儿学会上厕所的时间。
④自己擦鼻涕:天气变化,幼儿很容易感冒。一感冒,鼻子里的两条"瀑布"就出来了,若幼儿不知道擤鼻涕,也不懂得擦干净,"嗖"的一声,又把流到嘴边的"瀑布"吸了回去,看上去多恶心啊!因此,幼师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教幼儿学会用纸巾、手帕擦鼻涕。
3睡眠习惯的培养
①学会穿脱衣服: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很多幼儿还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这给午睡带来不少麻烦。幼师可以把穿脱衣服的步骤编成有趣的"顺口溜"。原本枯燥的穿脱衣服,摇身一变,变成了有趣的顺口溜,使穿脱衣服变得多么有趣啊!此外,幼师还可以利用碎布缝制带纽扣的"苹果树、""汽车"等,投放到生活操作区,让幼儿一一对应练习扣纽扣,以提高幼儿穿脱带扣子的衣服。
②逐步改善原有睡眠习惯:幼儿刚入园,在家里的睡眠习惯也被带进了幼儿园,如,睡觉时咬被子、抱枕头入睡等。此时,幼师不要制止,要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结合《午睡》儿歌,教育幼儿睡觉时盖好小被子,小手放放好安静入睡。对于喜欢趴着睡的幼儿,可通过《娃娃家》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趴着睡觉的不良后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此外,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如睡觉前放一些轻音乐,拉好窗帘,帮助幼儿入睡。
4家园共育要重视
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不一致,好不容易看到幼儿有了进步,可第二天又化为乌有了。这都是因为家园教育的步调不一致造成的,如:在园时自己吃饭,在家则要家长喂饭等等。因此,幼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比如,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幼儿离园后打个电话,发条短信等等,争取家长协同配合,早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二)学习活动方面
1、玩中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也有孩子喜欢看书、喜欢学习。托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多长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要想让孩子去学习一些知识,就需要教师用一些方法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接受知识,一边玩,一边学习,老师孩子都不会累。
2、玩具充足
玩具要大,颜色鲜艳,带声音。托小班幼儿对小的、零碎地、无声响的插塑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引起注意的声音很感兴趣。例如:玩积木,教师可帮助幼儿把积木插成各种大的形状,幼儿比较喜欢。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自己占有一堆积木,虽然自己不插,但也不愿意交给别人,这时,教师提供幼儿的玩具量要充足,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3、多听故事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讲得生动的故事,更是让幼儿陶醉。但适合托小班幼儿听的故事并不多,幼师们可要多花点时间,给幼儿选择一些语言简短、容易理解、故事情节简单的故事。比如,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形象的故事,就挺适合托小班幼儿的。
4、丰富幼儿活动
爱模仿是孩子突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幼师经常开展"大带小、小学大"的区域活动,让孩子通过模仿,习得别人的游戏经验。同时,可经常利用春游、秋游、节日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等机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以丰富游戏经验。
5、区角 活动的开展
幼儿玩游戏,总免不了要操作游戏材料。在托小班,橡皮泥、多变的结构玩具深受幼儿青睐。对于玩法单一、缺少变化的材料,如插鱼鳞、扣果子等,虽能在短时讨得幼儿的喜欢,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再玩了。
为了保持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幼师们需要从趣味性、多变性出发,精心投放游戏材料,如"配对"、"布包包接龙"、"随意贴"等游戏材料。同时,注意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婴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在区域游戏角,不易投放过多的游戏材料。幼师们要遵循"少品种多数量、渐投放常更新"的原则。还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再加工,变成好玩又漂亮的游戏材料,幼儿会很喜欢的。
与此同时,幼师需要遵循区域游戏指导的原则,不限定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感染、支持幼儿的游戏;给幼儿留有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尝试错误;多观察,少干预,多隐性指导,少显性指导。
6、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游戏过程中,幼师适当的介入与支持,可以避免幼儿操作探索的盲目性,一般来说,当幼儿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时,幼师有必要介入并采取有效的指导:
(1)当孩子发生冲突或出现危险行为时,教师要适度介入,以防止他们受到伤害;
(2)当孩子游戏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教师要引人一些变化,暗示他们模仿、丰富、充实游戏的情节;
(3)当孩子努力后失败或游离于游戏之外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一起玩;
(4)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这对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至关重
(5)当孩子能力差异悬殊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搭配结对游戏;
(6)当孩子缺少材料或对材料感到困惑、使用方法没有突破时,教师可采取增添、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他们的活动。
(三)情绪方面
幼儿情绪多变,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与发展。老师要细心关注幼儿的情绪特征,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幼儿心情不好时,适当的宣泄,会让幼儿心里好受些,对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如:幼儿入园哭闹,这是正常现象,幼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哭闹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让幼儿停止哭闹。这种做法用在很多幼儿身上都是有效,但有少数幼儿还是哭个不停,这时,可适度的让幼儿宣泄,尽情的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这也是幼儿寻求心理放松的一种方式。
2
转移幼儿注意力:幼儿情绪易变,适时的转移幼儿注意力,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幼儿爱动爱玩爱模仿,幼师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的户外体育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如:吹泡泡、开火车等。幼儿心情好时,可以尝试玩新游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幼儿不爱玩某类游戏时,要加以引导,改变幼儿对这类游戏的偏见,同时,还要创编出有趣的玩发,激发幼儿玩这类游戏的兴趣。
3
帮幼儿树立自信: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幼儿,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幼师对幼儿表现出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就会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相反,否定、拒绝、忽视、甚至嘲笑幼儿,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幼师们要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完成一个新的动作或任务,就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自信也就自然形成了。
4
用音乐改善情绪:心情不好时,听听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会让人心理好受一点。对于托小班幼儿来说,由于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过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难免会有点不适应,哭哭啼啼。这时,若能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如《拍手点头》,幼师再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动起来,当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师,哭声也会慢慢减弱。
5
多与家长沟通:不同幼儿的情绪反应各异,对相同情境的反应也有差异。老师有必要向家长了解幼儿的一些情绪特征,如:小便时会团团转……这样,幼儿入园后,幼师就可轻松应对幼儿千奇百怪的情绪行为。
(四)其它方面
1、讨好幼儿有技巧
幼儿园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不强求幼儿。例如:宝宝刚入园时,家长一般抱着幼儿入园,教师要自然的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就顺其自然,别强求。此外,幼儿教师还可经常抱抱幼儿,亲亲他们,这是与幼儿贴近的最好办法,同时也可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
2、照顾幼儿要做到"四勤"
托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要做到"四勤"。
眼勤:教师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注意发现他们的危险动作,或一些需要。
手勤:发现问题赶忙去解决,扶一下孩子或帮助一下孩子。
腿勤: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幼儿身边,帮他解决问题。
嘴勤:要经常和幼儿说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要他们有这些安全意识。
只要做到"四勤",孩子的安全就有所保障,减轻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3、日常常规培养
常规培养是是托小班幼儿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入园后,幼儿的座次、位置要安排好。从幼儿入园三、四天后,可个别指导幼儿记忆自己的标记及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切记不要集体指导幼儿,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针对性不强的话不能理解,个别指导更利于幼儿形成好的习惯。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要具体,教师的观察要仔细,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区域游戏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进出区域的小脚丫图形、物品归放点的标记等贴在醒目处,让规则既具体又直观。2-3岁的孩子都乐意和老师一起收归游戏后的玩具材料。有了标记,幼儿不仅会归放玩具,还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写给年轻幼师: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了个胖的","心急吃不上热粥",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托小班幼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多一点理解,并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有秩序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更加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也让带托班、小班的你为此而自豪——因为,带托班、小班不再是个苦差事,而是个美差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