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你还在大吼大叫让孩子安静?现在流行“肃静游戏”啦!!
时间:2017-07-19 09:31:00
点击率:1123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如何让幼儿安静下来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班三四十人,每人说一句话就够老师受得了。这一点幼儿老师更有体会,全都是些半大不点的孩子,如果把一屋子孩子形容成一群小麻雀的话,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让儿童本身对于内在的精神和肉体产生意识性的控制,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孤立。在人格形成的同时,感觉到平静与安宁,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宁静是多么美好。当认知外界的噪音、吵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杂音后,便自然的去追求宁静。当孩子了解了自己本身,也了解自己以外的事物,便能提高尊重他人的精神。
“肃静”并不仅仅是为了要实现安静的工作氛围,而是与教育的内容相关联。借着肃静练习,最重要的是让儿童亲身去体会宁静如何美好。
儿童能分辨外界微小的声音,对于自己所发出的声音也能感觉出来。时间久了便能产生精神上的自我控制,能了解内心。因此,不断重复练习是很必要的。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不就是个游戏嘛,怎么听着有点‘高大上’啊,我们平时也玩‘木头人’呢。”
不过,说实话,幼儿安静的时间超不过2分钟吧。
★ 基本游戏练习方式 ★
这个游戏是肃静练习的引导,教师应该根据适当的机会来进行提示。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基本操作:
1. 教师小声说:“双脚并拢,后背挺直,慢慢地坐在椅子上,手放在膝盖上。” “闭上眼睛,直到老师说张开为止。”
2. “听到了什么声音呢?静静地听,听到了要记在心里”。
3. “听到老师说张开后,眼睛轻轻张开。”
●兴趣点:
1. 宁静。
2. 外界的种种声音。例如,车声、人说话的声音、扩音器的声音、鸟的叫声、雨滴的声音等。
3. 自己的心跳声。
●游戏目的:
1.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 培养耐心。
●注意事项:
在做肃静游戏以前,一定要让幼儿能充分地控制内心,也就是说做完日常生活教育练习的基本动作后,能对所有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充分的了解,产生过反复地自发练习,能准确表达想法。
●延伸活动:
1. 用手指数自己的脉搏和心脏跳动的次数。
2. 教师低声逐一叫孩子的名字,被叫到的小朋友轻轻走到教师身旁,握握手。
3. 利用机会,可作为避难训练的引导方法。例如,敌人来了,不要出声。
★ 递进游戏练习方式 ★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适用幼儿:熟悉肃静游戏的儿童。
●准备工作:根据提示,准备必须的道具。
●基本操作:
不发出声音:
1. 轻轻放桌子、椅子。
2. 跟老师后面轻轻的走。
3. 从椅子上面站起来。
4. 准备餐桌,轻而迅速。
●聆听声音:
1. 铃声。
2. 时钟声。
3. 乐器的声音。
●不发出声音的游戏:
1. 比比看谁先笑。
2. 比比看谁先眨眼。
●兴趣点:宁静。
●错误控制:有声音。
●直接目的:理解宁静的好处。
●间接目的:专注程度,调整自己的动作。
●注意事项:教室混乱时,可以进行肃静练习,逐渐加长练习时间。
老师们可以尝试一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班三四十人,每人说一句话就够老师受得了。这一点幼儿老师更有体会,全都是些半大不点的孩子,如果把一屋子孩子形容成一群小麻雀的话,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班级的“混乱场面”也可以得到控制,即老师通过命令让幼儿不再说话,保持安静。但是在强制过后,有可能会恢复到原来的无秩序状态,这种情况也会不断地重复……
让儿童本身对于内在的精神和肉体产生意识性的控制,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孤立。在人格形成的同时,感觉到平静与安宁,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宁静是多么美好。当认知外界的噪音、吵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杂音后,便自然的去追求宁静。当孩子了解了自己本身,也了解自己以外的事物,便能提高尊重他人的精神。
“肃静”并不仅仅是为了要实现安静的工作氛围,而是与教育的内容相关联。借着肃静练习,最重要的是让儿童亲身去体会宁静如何美好。
儿童能分辨外界微小的声音,对于自己所发出的声音也能感觉出来。时间久了便能产生精神上的自我控制,能了解内心。因此,不断重复练习是很必要的。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不就是个游戏嘛,怎么听着有点‘高大上’啊,我们平时也玩‘木头人’呢。”
不过,说实话,幼儿安静的时间超不过2分钟吧。
★ 基本游戏练习方式 ★
这个游戏是肃静练习的引导,教师应该根据适当的机会来进行提示。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基本操作:
1. 教师小声说:“双脚并拢,后背挺直,慢慢地坐在椅子上,手放在膝盖上。” “闭上眼睛,直到老师说张开为止。”
2. “听到了什么声音呢?静静地听,听到了要记在心里”。
3. “听到老师说张开后,眼睛轻轻张开。”
●兴趣点:
1. 宁静。
2. 外界的种种声音。例如,车声、人说话的声音、扩音器的声音、鸟的叫声、雨滴的声音等。
3. 自己的心跳声。
●游戏目的:
1.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 培养耐心。
●注意事项:
在做肃静游戏以前,一定要让幼儿能充分地控制内心,也就是说做完日常生活教育练习的基本动作后,能对所有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充分的了解,产生过反复地自发练习,能准确表达想法。
●延伸活动:
1. 用手指数自己的脉搏和心脏跳动的次数。
2. 教师低声逐一叫孩子的名字,被叫到的小朋友轻轻走到教师身旁,握握手。
3. 利用机会,可作为避难训练的引导方法。例如,敌人来了,不要出声。
★ 递进游戏练习方式 ★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适用幼儿:熟悉肃静游戏的儿童。
●准备工作:根据提示,准备必须的道具。
●基本操作:
不发出声音:
1. 轻轻放桌子、椅子。
2. 跟老师后面轻轻的走。
3. 从椅子上面站起来。
4. 准备餐桌,轻而迅速。
●聆听声音:
1. 铃声。
2. 时钟声。
3. 乐器的声音。
●不发出声音的游戏:
1. 比比看谁先笑。
2. 比比看谁先眨眼。
●兴趣点:宁静。
●错误控制:有声音。
●直接目的:理解宁静的好处。
●间接目的:专注程度,调整自己的动作。
●注意事项:教室混乱时,可以进行肃静练习,逐渐加长练习时间。
老师们可以尝试一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上一篇:引导孩子自觉喝水9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