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承认吧,其实你的孩子没有那么完美
时间:2017-06-12 09:40:00
点击率:925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谁不是“一边深深爱着孩子、一边又深深苦恼着”。小编偶然间看到这句话,觉得挺有意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既然深爱,何来苦恼?
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
所以无法接受孩子的
“真实面貌”
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自身的恐惧。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某些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受欢迎,某些性格的人会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被人欺负,也许这些情况就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了。
他们爱孩子,当然害怕孩子成为容易遭受欺负的人,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改造孩子成为他们认为“好性格”的样子。但他们忽略了,那些只是他们的看法和感受而已,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选择,那他一定会是快乐的。
02
接受孩子的喜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孩子投入地玩时,尽可能给他更多的时间,并且不去打扰他,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发展。
当父母发觉自己无法接受孩子的某些喜好时,当然这些喜好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只是父母评价它为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父母可以看一下是否自己被某些规条或者情绪卡住了。
当然在支持孩子发展喜好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界限。比如,如果经济能力不允许,也无需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买那些超过支付能力的东西;或者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甚至造成身体上的不适,等等。
03
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
首先,要理解并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任何的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
其次,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反馈感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调试表达的方式。通过反馈感受,孩子可以学习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注意,一定不要批评孩子的表达,只要分享自己的感受、看法或建议就可以了,最终的选择权要交给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会选择碰钉子的方式去自己调试、成长,那也正是考验父母的信心和耐心的时候。
04
接受孩子的“缺点”
1、不要在你的孩子身上使用“缺点”这一词,要明确这个概念会带来你不想要的负面结果。
2、在内心中将孩子的人和行为分开,要明确孩子的人是“足够好”的,只是行为上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尝试换个角度来看待你认为孩子的“缺点”,把它看成是你孩子的“特点”而已。
3、如果很难放下这个“缺点”,可以看看是你内心中的什么标准或者规条造成了它成为一个“缺点”。也许这些标准和规条在以前曾经让你获益,但为了孩子,要看看今天它们是否还适用。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既然深爱,何来苦恼?
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
所以无法接受孩子的
“真实面貌”
如果有此情结的家长们,真心奉劝一句:放下吧,你快乐了,孩子才能更快乐。
01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自身的恐惧。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某些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受欢迎,某些性格的人会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被人欺负,也许这些情况就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了。
他们爱孩子,当然害怕孩子成为容易遭受欺负的人,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改造孩子成为他们认为“好性格”的样子。但他们忽略了,那些只是他们的看法和感受而已,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选择,那他一定会是快乐的。
02
接受孩子的喜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孩子投入地玩时,尽可能给他更多的时间,并且不去打扰他,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发展。
当父母发觉自己无法接受孩子的某些喜好时,当然这些喜好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只是父母评价它为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父母可以看一下是否自己被某些规条或者情绪卡住了。
当然在支持孩子发展喜好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界限。比如,如果经济能力不允许,也无需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买那些超过支付能力的东西;或者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甚至造成身体上的不适,等等。
03
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
首先,要理解并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任何的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
其次,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反馈感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调试表达的方式。通过反馈感受,孩子可以学习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注意,一定不要批评孩子的表达,只要分享自己的感受、看法或建议就可以了,最终的选择权要交给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会选择碰钉子的方式去自己调试、成长,那也正是考验父母的信心和耐心的时候。
04
接受孩子的“缺点”
1、不要在你的孩子身上使用“缺点”这一词,要明确这个概念会带来你不想要的负面结果。
2、在内心中将孩子的人和行为分开,要明确孩子的人是“足够好”的,只是行为上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尝试换个角度来看待你认为孩子的“缺点”,把它看成是你孩子的“特点”而已。
3、如果很难放下这个“缺点”,可以看看是你内心中的什么标准或者规条造成了它成为一个“缺点”。也许这些标准和规条在以前曾经让你获益,但为了孩子,要看看今天它们是否还适用。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