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
正视恐惧:教出自信勇敢的孩子
时间:2017-05-18 09:36:00
点击率:1221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八个月大的婴儿害怕巨响、陌生人和妈妈离开视线。
1到3岁的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孤独和想象中的可怕人物。
4到5岁的幼儿害怕鬼怪和噩梦。
再大一些的孩子怕生病、离开父母和亲人的离去。
恐惧在儿童世界中无处不在。我们怎样帮助“胆小”的孩子突破自己?
老师会忽视孩子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老师比较关注两种孩子:一种是成绩很好的,另一种是非常调皮成绩很差的。成绩好的孩子聪明懂事,让老师省心省力,老师看了就喜欢;而调皮闹事的孩子总是喜欢制造麻烦,老师不敢马虎对待,所以这两个是重点培养对象,而对于胆小很沉默很普通的孩子,老师往往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关注,渐渐就会忽视这群胆小的孩子。
会受到同龄人的排挤
孩子的世界里也有等级存在,严苛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成人的理解。如果一个孩子太胆小懦弱,往往不被欢迎进入一个小群体。在同伴眼里胆小就是没出息,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正常交际,还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变得越来越胆小,就更加没有信心和机会去锻炼自己了,他们得不到同龄人的肯定和关注,会养成孤僻的性格。
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这个危害是以上两个危害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上学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游戏的时候得不到玩伴的肯定,因为他没有胆子表现自己,于是身上的潜能就永远不会被挖掘。一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在没有底气,外在没有肯定,孩子就会觉得很压抑,整天闷闷不乐。
怎么办!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孩子阳光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热情。可是,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严重、胆小的孩子时,不要一概而论,要分清孩子胆小的根源。恐惧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个体经历:
比如一个孩子初次自己入睡的时候,在黑暗中听到怪叫、看到黑影,就会对黑暗和独处感到恐惧;科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让一个孩子和猫玩耍,本来孩子并不怕猫,但是在他接触猫的时候同时给予刺激性的声音,孩子马上离开猫并开始哭喊,下次再见到和猫类似的有毛动物,这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恐惧性信息:
一些来自同伴、社会、尤其是父母的语言信息对儿童恐惧心理的有重要影响。曾有一个实验:分别用积极、消极、中性三种评价去描述孩子们都不熟悉的三种动物,结果孩子们对消极信息所承载的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躲避行为。可见语言不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威胁,但却把不愉快的暗示传递给孩子,造成恐惧心理。
事物的新颖性:
这一点在幼儿时比较明显。在妈妈怀里的幼儿看到陌生人会避免对视、第一次接触一种动物也会做出明显躲避的行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影响一般会减弱。
媒体信息:
童年时代看过的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镜头,产生的恐怖心理甚至可能延伸至成年。在信息社会发达的今天,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网络信息和发达的媒体工具,会更容易让孩子暴露在恐怖暴力的镜头之下。
做好这五点
让我们的孩子胆子大起来:
适度管教 鼓励勇敢:
不管是在幼儿园、学校还是在家庭里,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孩子一些自发的游戏行为。比如攀爬、徒步、安全地使用玩具刀枪等。不一味强调乖和听话,鼓励孩子表现自我。
不要用言语吓唬孩子:
用编造出来的恐怖人物或者故事来吓唬孩子,产生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后患无穷。恐惧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增加了孩子出错的几率,又使得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做出加倍不乐观的想象,时间长了胆小畏缩就成了常态。
解释恐惧对象的本质:
如果孩子害怕夜晚独自睡觉,就在黑暗中打开电灯,指出刚才的“妖怪”不过是家具的影子;害怕电闪雷鸣,就简单解释雷电产生的原理。培养孩子理性思考、找到事物本质的习惯。
给孩子需要的安全感:
要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和担心,需要营造安全、温暖、和谐和宽松的环境。在幼儿时期给予充分的肢体接触和拥抱,父母尽量不长时间“消失”在孩子的生活中。尽量以家庭为单位出席公开活动,并积极融入学校和幼儿园,给孩子一个“我生活在家庭和集体中”的感觉。这样,孩子远离人群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
从我做起 不过分关注恐惧事物:
父母不要对于孩子的胆小大惊小怪,多一点安慰和尊重,你淡化,孩子的胆小也会淡化。其实,很多孩子的胆小是被父母影响的,比如妈妈见到毛虫会尖叫,孩子自然也会恐惧虫子。同时避免重复在外人面前提起孩子的恐惧,及时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并给予言语上的鼓励。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到3岁的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孤独和想象中的可怕人物。
4到5岁的幼儿害怕鬼怪和噩梦。
再大一些的孩子怕生病、离开父母和亲人的离去。
恐惧在儿童世界中无处不在。我们怎样帮助“胆小”的孩子突破自己?
恐惧是人的本质,适当的的恐惧有助于孩子避开危险,是自我保护的一个途径。但有的孩子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的恐惧感,害怕陌生人和自己的影子,还有怕黑怕独处,父母有时候却觉得这是小时候的现象,长大之后就会好。
但是心理学家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孩子在幼年时期产生的恐惧心理和胆小性格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以后长大成人会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产生心理障碍。老师会忽视孩子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老师比较关注两种孩子:一种是成绩很好的,另一种是非常调皮成绩很差的。成绩好的孩子聪明懂事,让老师省心省力,老师看了就喜欢;而调皮闹事的孩子总是喜欢制造麻烦,老师不敢马虎对待,所以这两个是重点培养对象,而对于胆小很沉默很普通的孩子,老师往往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关注,渐渐就会忽视这群胆小的孩子。
会受到同龄人的排挤
孩子的世界里也有等级存在,严苛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成人的理解。如果一个孩子太胆小懦弱,往往不被欢迎进入一个小群体。在同伴眼里胆小就是没出息,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正常交际,还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变得越来越胆小,就更加没有信心和机会去锻炼自己了,他们得不到同龄人的肯定和关注,会养成孤僻的性格。
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这个危害是以上两个危害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上学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游戏的时候得不到玩伴的肯定,因为他没有胆子表现自己,于是身上的潜能就永远不会被挖掘。一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在没有底气,外在没有肯定,孩子就会觉得很压抑,整天闷闷不乐。
怎么办!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孩子阳光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热情。可是,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严重、胆小的孩子时,不要一概而论,要分清孩子胆小的根源。恐惧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个体经历:
比如一个孩子初次自己入睡的时候,在黑暗中听到怪叫、看到黑影,就会对黑暗和独处感到恐惧;科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让一个孩子和猫玩耍,本来孩子并不怕猫,但是在他接触猫的时候同时给予刺激性的声音,孩子马上离开猫并开始哭喊,下次再见到和猫类似的有毛动物,这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恐惧性信息:
一些来自同伴、社会、尤其是父母的语言信息对儿童恐惧心理的有重要影响。曾有一个实验:分别用积极、消极、中性三种评价去描述孩子们都不熟悉的三种动物,结果孩子们对消极信息所承载的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躲避行为。可见语言不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威胁,但却把不愉快的暗示传递给孩子,造成恐惧心理。
事物的新颖性:
这一点在幼儿时比较明显。在妈妈怀里的幼儿看到陌生人会避免对视、第一次接触一种动物也会做出明显躲避的行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影响一般会减弱。
媒体信息:
童年时代看过的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镜头,产生的恐怖心理甚至可能延伸至成年。在信息社会发达的今天,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网络信息和发达的媒体工具,会更容易让孩子暴露在恐怖暴力的镜头之下。
做好这五点
让我们的孩子胆子大起来:
适度管教 鼓励勇敢:
不管是在幼儿园、学校还是在家庭里,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孩子一些自发的游戏行为。比如攀爬、徒步、安全地使用玩具刀枪等。不一味强调乖和听话,鼓励孩子表现自我。
不要用言语吓唬孩子:
用编造出来的恐怖人物或者故事来吓唬孩子,产生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后患无穷。恐惧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增加了孩子出错的几率,又使得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做出加倍不乐观的想象,时间长了胆小畏缩就成了常态。
解释恐惧对象的本质:
如果孩子害怕夜晚独自睡觉,就在黑暗中打开电灯,指出刚才的“妖怪”不过是家具的影子;害怕电闪雷鸣,就简单解释雷电产生的原理。培养孩子理性思考、找到事物本质的习惯。
给孩子需要的安全感:
要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和担心,需要营造安全、温暖、和谐和宽松的环境。在幼儿时期给予充分的肢体接触和拥抱,父母尽量不长时间“消失”在孩子的生活中。尽量以家庭为单位出席公开活动,并积极融入学校和幼儿园,给孩子一个“我生活在家庭和集体中”的感觉。这样,孩子远离人群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
从我做起 不过分关注恐惧事物:
父母不要对于孩子的胆小大惊小怪,多一点安慰和尊重,你淡化,孩子的胆小也会淡化。其实,很多孩子的胆小是被父母影响的,比如妈妈见到毛虫会尖叫,孩子自然也会恐惧虫子。同时避免重复在外人面前提起孩子的恐惧,及时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并给予言语上的鼓励。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上一篇:幼儿夏日的保健工作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