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特级教师:4句话,改变你的课堂
时间:2017-05-15 09:45:00
点击率:1087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导读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人,回顾自己上过与看过的课,总觉得称得上“好课”的不外乎这么几个“有”。
总结起来是四句话: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变。
你的课堂上,有生命的成长吗?
有人的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有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
我们在课上总是习惯于指向考试,指向升学,我们灌输给学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体验、创造的。
考试升学,找好工作,讨好老婆,过好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着眼于人的,但是人生绝对不仅仅是这么一条直线。
如果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就这么一条直线,那么将来他们一旦遇到挫折,离开这个轨道的时候,他们就不知所措了。
给课堂注入个人风格。
“有人”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有我们自己。
所谓有我们自己就是要有我们的个人风格,是我的“课堂”,这里面包含着“我的”教学哲学。
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教师的个体意识,就会失去教学的创造性。
做教师的,学徒,到匠人,到艺人,到专家,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教的每堂课本就是不一样的。
这原本是常识,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往往只有一个标准,这标准更多的时候是无视施教教师和受教学生的。
课堂上要关注情境中的人。
所谓“有人”,还包括不在场的人,比如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纲要、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制定者,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孩子身边的人,这才是我们挂在嘴上的“教学情景”。
我们对情境的理解是有误区的。
我们喜欢“设置情景”,什么叫“设置情景啊”?就是编,编假话,编个套子,让学生钻进去,然后关起门来打狗。
真正的教学情境,如加拿大学者范梅楠所讲,包含学生近期在家庭、在社区所遭遇的实际生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近期与这位学生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多了去了,不仅仅是人,还包括我们所处的课堂这个实景。
我认识的一位美术教师张晓明在讲到,雕塑类型辨析时顺手拈来施教教室的墙柱和方格玻璃窗为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圆雕,什么是透雕。很自然引过来了。
课程资源的利用就应该是随机的,信手拈来的,但是又不是随意的,它始终紧扣着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实现或者达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
2、课堂要“有料”
“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
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与学生的互动。
我们必须明白“我”就是课程,“我”就是课程资源,同样,课堂当下发生的,每一个教师之外的存在,也是课程,也是资源。
问题是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如何来调动和使用这些资源。当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阅历的基础上的。
3、课堂要“有趣”
所为趣味性,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
人总是喜欢发掘神秘的宝藏,尤其是孩子。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总是习惯了搬教参,甚至于习惯了等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教案。于是我们就慢慢丧失了对教材深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无趣”与“无情”慢慢导致了我们课堂的枯燥乏味,诱导了学生的漫不经心的,被动接受,敷衍了事。
有趣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天赋、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视野聚焦在他们对生命的挑战上,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能,也就会寻找到我们从未想过的答案。
“有趣”的资源就是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
4、课堂要“有变”
“有变”说的是一堂好课的每一个环节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动态生成”。
一堂好课是一定会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
教学面对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们怎么可以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呢,又怎么能够按照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呢?
其实,有变的课堂就是要打破我们对他人的迷信,对标准的迷信。
我们的课堂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模式,不能用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认识自己。
因为生命是多元的、变化的,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好的课堂总是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人,回顾自己上过与看过的课,总觉得称得上“好课”的不外乎这么几个“有”。
总结起来是四句话: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变。
如果浓缩一下就是要有味,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味。
1、课堂要“有人”你的课堂上,有生命的成长吗?
有人的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有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
我们在课上总是习惯于指向考试,指向升学,我们灌输给学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体验、创造的。
考试升学,找好工作,讨好老婆,过好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着眼于人的,但是人生绝对不仅仅是这么一条直线。
如果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就这么一条直线,那么将来他们一旦遇到挫折,离开这个轨道的时候,他们就不知所措了。
给课堂注入个人风格。
“有人”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有我们自己。
所谓有我们自己就是要有我们的个人风格,是我的“课堂”,这里面包含着“我的”教学哲学。
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教师的个体意识,就会失去教学的创造性。
做教师的,学徒,到匠人,到艺人,到专家,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教的每堂课本就是不一样的。
这原本是常识,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往往只有一个标准,这标准更多的时候是无视施教教师和受教学生的。
课堂上要关注情境中的人。
所谓“有人”,还包括不在场的人,比如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纲要、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制定者,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孩子身边的人,这才是我们挂在嘴上的“教学情景”。
我们对情境的理解是有误区的。
我们喜欢“设置情景”,什么叫“设置情景啊”?就是编,编假话,编个套子,让学生钻进去,然后关起门来打狗。
真正的教学情境,如加拿大学者范梅楠所讲,包含学生近期在家庭、在社区所遭遇的实际生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近期与这位学生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多了去了,不仅仅是人,还包括我们所处的课堂这个实景。
我认识的一位美术教师张晓明在讲到,雕塑类型辨析时顺手拈来施教教室的墙柱和方格玻璃窗为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圆雕,什么是透雕。很自然引过来了。
课程资源的利用就应该是随机的,信手拈来的,但是又不是随意的,它始终紧扣着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实现或者达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
2、课堂要“有料”
“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
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与学生的互动。
我们必须明白“我”就是课程,“我”就是课程资源,同样,课堂当下发生的,每一个教师之外的存在,也是课程,也是资源。
问题是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如何来调动和使用这些资源。当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阅历的基础上的。
3、课堂要“有趣”
所为趣味性,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
人总是喜欢发掘神秘的宝藏,尤其是孩子。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总是习惯了搬教参,甚至于习惯了等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教案。于是我们就慢慢丧失了对教材深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无趣”与“无情”慢慢导致了我们课堂的枯燥乏味,诱导了学生的漫不经心的,被动接受,敷衍了事。
有趣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天赋、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视野聚焦在他们对生命的挑战上,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能,也就会寻找到我们从未想过的答案。
“有趣”的资源就是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
4、课堂要“有变”
“有变”说的是一堂好课的每一个环节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动态生成”。
一堂好课是一定会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
教学面对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们怎么可以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呢,又怎么能够按照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呢?
其实,有变的课堂就是要打破我们对他人的迷信,对标准的迷信。
我们的课堂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模式,不能用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认识自己。
因为生命是多元的、变化的,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好的课堂总是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下一篇:幼师如何扮演幼儿心中“妈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