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孩子自控力差,心理学家说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看完赶紧改
时间:2017-04-27 09:22:00
点击率:851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吃饭坐立不定,吃两口玩一下
练个钢琴,常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东张西望、摇头晃脑,安静不了一会
玩起ipad来,控制不住自己,一抢就哭闹
写个作业一直要人监督着,否者磨磨唧唧
有妈妈说,自从当了妈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母狮子”,每天追着孩子吼。
父母们的日常行为
先来回想一下,以前的你是不是这样做的?
宝宝不吃饭,你说:再吃一口,妈妈就给你吃糖(或其他)!
宝宝要跟着出门,你说:只要你乖乖的,妈妈回来给你买玩具!
宝宝缠着你,你说:你听话爸爸就带你去动物园,去吃冰淇淋!
宝宝哭闹时,你说:你要是不哭了,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场!
……
然而很多时候,当宝宝真的听话,并且对你的承诺信以为真时,父母却没有兑现承诺,可能因为自己太忙了,可能认为宝宝不记得了……也许你认为哄(骗)孩子就是这样的,不给点甜头他们根本不听话,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久而久之,你可能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哭闹时,无论你怎么哄他都不相信你了,依旧哭闹着要跟着外出;无论你怎么解释不可以买玩具,他始终大哭大闹,直到你买了才善罢甘休。
这个时候,先别忙着埋怨自己生了个熊孩子,也别责怪孩子的不听话,或许你该进行反思了:
孩子情绪易激动,没有自控力,都是父母“哄”出来的!
2
初级版棉花糖实验
每次一说到自控力,必须要提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的棉花糖实验,得出了一个理论: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找来数十名3~5岁的孩子,在他们的面前都放了一块棉花糖,并且说:我有事要离开15分钟,如果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没吃掉盘子里的棉花糖,我就再奖励你一块;但如果你偷吃了,就没有奖励了!结果,每3个孩子中就有2个吃了糖,只有1/3的孩子没有吃,他们会不断把糖往后退,又或者舔上一口,还有的通过唱歌等动作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之后,米歇尔又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做后续调查,然后发现了那些忍住没有吃糖的孩子的成绩更优秀、更具有竞争力;而吃了糖的孩子则反之。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感受到了,自控力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自控力一直都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控力强的孩子,对成长一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为什么那些孩子会迫不及待地吃掉棉花糖呢?
3
升级版“棉花糖”实验
孩子之所以迅速地吃掉棉花糖,并不能完全将问题推卸于孩子自控力差,或许还和选择与信任度有关系。
再来看一个实验:
罗切斯特大学的塞莱斯特·基德改良了棉花糖实验。她先将孩子们分为了A、B两组,让他们画画。随后,让她的同事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可以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我会去拿一些全新的颜色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过了一会儿,A组的小朋友真的得到了新的蜡笔;B组的小朋友则听到的是道歉“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接着,他们又用贴纸做了同样的实验,A组的孩子依旧获得了新的贴纸,B组的孩子依旧得到的是道歉。经过两次实验之后,再进行“棉花糖实验”,A组的孩子通过率要比B组孩子高出4倍。
聪明的父母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第一小点“父母们的日常行为”的实验吗?
B组的孩子一直处于期盼——失望的过程中,这份情绪一直伴随着他们,以至于最后选择不相信!或许,“初级版棉花糖实验”里,有不少选择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平时就是这么被“骗”过来的。
你对孩子言而有信,答应了孩子的事情按时做到,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就会更强;但如果你常常出尔反尔、欺骗孩子,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变弱,甚至不相信大人,更不会主动去听大人的话。
4
如何提高自控力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一书中也写过:自控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
那么,怎么训练呢?
“
心理学家认为,自控主要是能做到两个方面:
1、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
从小时候开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大脑中跟自控力相关的系统正在形成中,应该抓住这个机会。3~5岁这个阶段,相关的系统会发展很快,大概在5岁左右会开始慢下来,直到青春期才会发展出更高水平的自控力。
比如,可以延迟给孩子奖励,但一定要兑现孩子的每一次承诺;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提升自控力;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计划,比如今天却超市要买哪些东西,和孩子一起商量好来;孩子喜欢吃零食难以控制的话,你要将零食收起来,转移注意力;做某件事之前,先跟孩子约定好时间,比如看动画片的时间等等。
父母们并不能完全依赖实验来判断孩子自控力的好坏,却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提高它。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练个钢琴,常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东张西望、摇头晃脑,安静不了一会
玩起ipad来,控制不住自己,一抢就哭闹
写个作业一直要人监督着,否者磨磨唧唧
有妈妈说,自从当了妈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只“母狮子”,每天追着孩子吼。
为何自家孩子的自控力就那么差呢?
1父母们的日常行为
先来回想一下,以前的你是不是这样做的?
宝宝不吃饭,你说:再吃一口,妈妈就给你吃糖(或其他)!
宝宝要跟着出门,你说:只要你乖乖的,妈妈回来给你买玩具!
宝宝缠着你,你说:你听话爸爸就带你去动物园,去吃冰淇淋!
宝宝哭闹时,你说:你要是不哭了,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场!
……
然而很多时候,当宝宝真的听话,并且对你的承诺信以为真时,父母却没有兑现承诺,可能因为自己太忙了,可能认为宝宝不记得了……也许你认为哄(骗)孩子就是这样的,不给点甜头他们根本不听话,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久而久之,你可能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哭闹时,无论你怎么哄他都不相信你了,依旧哭闹着要跟着外出;无论你怎么解释不可以买玩具,他始终大哭大闹,直到你买了才善罢甘休。
这个时候,先别忙着埋怨自己生了个熊孩子,也别责怪孩子的不听话,或许你该进行反思了:
孩子情绪易激动,没有自控力,都是父母“哄”出来的!
2
初级版棉花糖实验
每次一说到自控力,必须要提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的棉花糖实验,得出了一个理论: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找来数十名3~5岁的孩子,在他们的面前都放了一块棉花糖,并且说:我有事要离开15分钟,如果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没吃掉盘子里的棉花糖,我就再奖励你一块;但如果你偷吃了,就没有奖励了!结果,每3个孩子中就有2个吃了糖,只有1/3的孩子没有吃,他们会不断把糖往后退,又或者舔上一口,还有的通过唱歌等动作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之后,米歇尔又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做后续调查,然后发现了那些忍住没有吃糖的孩子的成绩更优秀、更具有竞争力;而吃了糖的孩子则反之。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感受到了,自控力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自控力一直都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控力强的孩子,对成长一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为什么那些孩子会迫不及待地吃掉棉花糖呢?
3
升级版“棉花糖”实验
孩子之所以迅速地吃掉棉花糖,并不能完全将问题推卸于孩子自控力差,或许还和选择与信任度有关系。
再来看一个实验:
罗切斯特大学的塞莱斯特·基德改良了棉花糖实验。她先将孩子们分为了A、B两组,让他们画画。随后,让她的同事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可以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我会去拿一些全新的颜色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过了一会儿,A组的小朋友真的得到了新的蜡笔;B组的小朋友则听到的是道歉“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接着,他们又用贴纸做了同样的实验,A组的孩子依旧获得了新的贴纸,B组的孩子依旧得到的是道歉。经过两次实验之后,再进行“棉花糖实验”,A组的孩子通过率要比B组孩子高出4倍。
聪明的父母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第一小点“父母们的日常行为”的实验吗?
B组的孩子一直处于期盼——失望的过程中,这份情绪一直伴随着他们,以至于最后选择不相信!或许,“初级版棉花糖实验”里,有不少选择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平时就是这么被“骗”过来的。
你对孩子言而有信,答应了孩子的事情按时做到,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就会更强;但如果你常常出尔反尔、欺骗孩子,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变弱,甚至不相信大人,更不会主动去听大人的话。
4
如何提高自控力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一书中也写过:自控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
那么,怎么训练呢?
“
心理学家认为,自控主要是能做到两个方面:
1、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
从小时候开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大脑中跟自控力相关的系统正在形成中,应该抓住这个机会。3~5岁这个阶段,相关的系统会发展很快,大概在5岁左右会开始慢下来,直到青春期才会发展出更高水平的自控力。
比如,可以延迟给孩子奖励,但一定要兑现孩子的每一次承诺;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提升自控力;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计划,比如今天却超市要买哪些东西,和孩子一起商量好来;孩子喜欢吃零食难以控制的话,你要将零食收起来,转移注意力;做某件事之前,先跟孩子约定好时间,比如看动画片的时间等等。
父母们并不能完全依赖实验来判断孩子自控力的好坏,却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提高它。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ouerjiao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下一篇:越是这样下去,孩子将来越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