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父母必看:八个关键点,一步搞定幼小衔接
时间:2017-03-15 09:07:00
点击率:969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幼小衔接,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而是让幼儿充实感性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调整情绪情感,为小学学习打基础。那幼儿园具体该怎么去落实呢?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相对短,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而小学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这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泡影,心里开始失望。
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这时建立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
平时,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比如图文并茂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听、看、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升入大班可开展阅读活动,主要有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既使小朋友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能让小朋友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获得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识字活动可以融合在游戏、绘画等环节中,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选择。
6、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任务要交代明确,并随时了解幼儿的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加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7、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老师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让他们在自由活动时乐于结伴玩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8、争取家庭和小学的合力协作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开设主题讲座,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解答家长的疑惑,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带领大班同学到适合的小学参观,用自己的眼睛认真感受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相对短,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而小学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这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泡影,心里开始失望。
因此,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做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这时建立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
平时,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比如图文并茂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听、看、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升入大班可开展阅读活动,主要有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既使小朋友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能让小朋友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获得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识字活动可以融合在游戏、绘画等环节中,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选择。
6、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任务要交代明确,并随时了解幼儿的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加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7、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老师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让他们在自由活动时乐于结伴玩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8、争取家庭和小学的合力协作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开设主题讲座,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解答家长的疑惑,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带领大班同学到适合的小学参观,用自己的眼睛认真感受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