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源
幼师必知:做好这2件事,集体活动事半功倍!
时间:2017-03-13 09:10:00
点击率:1252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老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后,往往都需要做不少事情,比如,座位布局、活动结束后的活动反思等,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事情,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篇干货文章,教你如何正确安排集体教学活动的座位,以及该如何在活动后进行有效的反思,做好这两件事,可以让你的集体活动事半功倍哦。
集体教学活动座位的编排类型
1.马蹄形布局
即把座位布置成半圆形,或是只有三条边的矩形,老师位于全班的正前方中间位置。
这种布局是目前集体教学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全班每个孩子基本都能处于老师的视野之内,而且中间还留有比较宽敞的空间,这很便于老师充分地展现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也有利于师幼互动的开展。
即围着一张桌子布置4~6个座位,让孩子们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幼儿园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集体教学活动必须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做中学”的环境。一般地,当老师需要让孩子完成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美工制作等任务时,就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布局。
不过,需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当孩子们前面摆放着大量操作物品时,他们的注意力很有可能会被分散。其次,这种布局非常类似于小学课堂,很容易让教学出现“小学化”的倾向,除非活动就是以完成知识、技能方面的练习,或是完成某一作品为目的,否则,这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警惕。
3.马蹄+作坊布局
即将马蹄形和作坊形布局同时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马蹄形、作坊形的布局各有优势和局限,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正好可取长补短,充分地服务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通常来讲,马蹄形+作坊形布局适用于一节比较常规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老师先组织孩子们按照马蹄形就坐,老师借此布局导入活动、提出问题,在将问题抛给全班后,借助作坊形布局,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经验的发展,最后,再以马蹄形布局来提升经验,收束整个活动。
4.秧田形布局
即把座位按照规整的矩阵来进行布置,老师位于全班正前方中间位置。
秧田形布局其实就是让孩子一排接一排“扎堆”盘腿坐在老师面前,因此,各排之间存在遮挡,容易出现视觉盲区。而且,老师也只能与前排孩子频繁地互动,这比较不利于后排孩子参与近距的师幼互动,或者面向全班进行自我表达。这种布局比较适合于老师单向传递信息,不需要大量师幼互动的情形之中。在实际操作时,这种布局很容易让活动变得枯燥、乏味,除非活动本身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否则,活动难免会失去控制。
5.圆圈形布局
即让全班孩子围成一个圆形,老师位于圆圈的圆心位置。圆圈形布局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让同伴、老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尽收眼底。一般情况下,圆圈形布局非常适用于那些,孩子在活动中不需要长时间保持静止的情形中,较适用于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
而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反思也是必经的一道环节。不少年轻老师往往都会很苦恼,反思时总找不到一个框架,导致反思变得漫无头绪。
活动后如何自我反思?
集体教学活动后,经常问问自己如下这五个问题,帮助你轻松搞定反思:
1.“我的这个活动的目标合适吗?若合适,达成了吗?”,即反思目标。集体教学活动是以实现孩子某些方面发展为导向的,因此,活动结束后首先应围绕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如果活动目标“达成了”,则需要分析是否是因为目标定得过低了,比如,让大班幼儿完成“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显然就是简单了。如果活动目标“没达成”,则需要分析是否是因为目标定得过高了,比如,请小班幼儿“按照提示板上的步骤折郁金香”,显然就是过难了。
2. “整个活动好玩吗?”,即反思内容。如果活动目标没有问题,就应该继续反思活动内容是否合适。这里的“好玩”绝对不是单纯意义上玩,它是在目标引领下的“好玩”。评判的标准很简单: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大部分孩子是否都陶醉其中,大部分孩子在活动后是否都直呼不过瘾。《指南》指出,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言下之意,如果活动没有让幼儿“动起来”,而是从头到尾干坐着“听说书”,那么,活动基本就不会“好玩”。
3.“如果我还能再上一遍这个活动,我会怎么调整?”,即反思过程。通过对目标和内容的反思,应该能初步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此时,还应从细枝末节处继续反思,以使得活动变得更为流畅。比如,针对导入冗长,孩子分心,一位老师这样反思:“活动开始时,我可以再精炼一点,直接告诉幼儿‘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关于大狗熊的故事吧!’”
4.“表现特别优异和特别不佳的孩子,分别是谁?对表现不佳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即反思差异化指导。集体教学活动是针对全班的活动,为了兼顾个体差异,反思时应专门针对差异化指导进行反思。比如,中班点数活动后,一位老师这样反思:“小宝已经直接能用‘两个两个数’的方式完成点数了,说明他点数能力已经很强了;而小安唱数得还不是非常熟练。在未来的生活中,但凡有可以用来点数的物品,我都会让他数一数。”
5.“这个活动之后,我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即反思活动延伸。关于活动延伸的反思能实现查漏补缺,也确保了活动的前后连贯性。老师可以着重思考:围绕这个活动,未来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共育等环节中,还可以怎样与这次活动产生链接?比如,在按ABA规律排序后,一位老师这样反思:“我可以让那些没能完成排序的孩子继续在区域活动中排序;家长也可以配合一起找找生活中的规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篇干货文章,教你如何正确安排集体教学活动的座位,以及该如何在活动后进行有效的反思,做好这两件事,可以让你的集体活动事半功倍哦。
集体教学活动座位的编排类型
1.马蹄形布局
即把座位布置成半圆形,或是只有三条边的矩形,老师位于全班的正前方中间位置。
这种布局是目前集体教学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全班每个孩子基本都能处于老师的视野之内,而且中间还留有比较宽敞的空间,这很便于老师充分地展现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也有利于师幼互动的开展。
一般地,当老师需要讲解并且示范或是让孩子上前操作并展示给其他孩子看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布局。另外,如果班额较大,老师也可以采用双马蹄形的布局,但是,一定要将前后两排的座位交错开来,避免前排孩子遮挡后排孩子的视线。
2.作坊形布局即围着一张桌子布置4~6个座位,让孩子们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幼儿园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集体教学活动必须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做中学”的环境。一般地,当老师需要让孩子完成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美工制作等任务时,就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布局。
不过,需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当孩子们前面摆放着大量操作物品时,他们的注意力很有可能会被分散。其次,这种布局非常类似于小学课堂,很容易让教学出现“小学化”的倾向,除非活动就是以完成知识、技能方面的练习,或是完成某一作品为目的,否则,这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警惕。
3.马蹄+作坊布局
即将马蹄形和作坊形布局同时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马蹄形、作坊形的布局各有优势和局限,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正好可取长补短,充分地服务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通常来讲,马蹄形+作坊形布局适用于一节比较常规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老师先组织孩子们按照马蹄形就坐,老师借此布局导入活动、提出问题,在将问题抛给全班后,借助作坊形布局,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经验的发展,最后,再以马蹄形布局来提升经验,收束整个活动。
4.秧田形布局
即把座位按照规整的矩阵来进行布置,老师位于全班正前方中间位置。
秧田形布局其实就是让孩子一排接一排“扎堆”盘腿坐在老师面前,因此,各排之间存在遮挡,容易出现视觉盲区。而且,老师也只能与前排孩子频繁地互动,这比较不利于后排孩子参与近距的师幼互动,或者面向全班进行自我表达。这种布局比较适合于老师单向传递信息,不需要大量师幼互动的情形之中。在实际操作时,这种布局很容易让活动变得枯燥、乏味,除非活动本身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否则,活动难免会失去控制。
5.圆圈形布局
即让全班孩子围成一个圆形,老师位于圆圈的圆心位置。圆圈形布局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让同伴、老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尽收眼底。一般情况下,圆圈形布局非常适用于那些,孩子在活动中不需要长时间保持静止的情形中,较适用于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
而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反思也是必经的一道环节。不少年轻老师往往都会很苦恼,反思时总找不到一个框架,导致反思变得漫无头绪。
活动后如何自我反思?
集体教学活动后,经常问问自己如下这五个问题,帮助你轻松搞定反思:
1.“我的这个活动的目标合适吗?若合适,达成了吗?”,即反思目标。集体教学活动是以实现孩子某些方面发展为导向的,因此,活动结束后首先应围绕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如果活动目标“达成了”,则需要分析是否是因为目标定得过低了,比如,让大班幼儿完成“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显然就是简单了。如果活动目标“没达成”,则需要分析是否是因为目标定得过高了,比如,请小班幼儿“按照提示板上的步骤折郁金香”,显然就是过难了。
2. “整个活动好玩吗?”,即反思内容。如果活动目标没有问题,就应该继续反思活动内容是否合适。这里的“好玩”绝对不是单纯意义上玩,它是在目标引领下的“好玩”。评判的标准很简单: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大部分孩子是否都陶醉其中,大部分孩子在活动后是否都直呼不过瘾。《指南》指出,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言下之意,如果活动没有让幼儿“动起来”,而是从头到尾干坐着“听说书”,那么,活动基本就不会“好玩”。
3.“如果我还能再上一遍这个活动,我会怎么调整?”,即反思过程。通过对目标和内容的反思,应该能初步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此时,还应从细枝末节处继续反思,以使得活动变得更为流畅。比如,针对导入冗长,孩子分心,一位老师这样反思:“活动开始时,我可以再精炼一点,直接告诉幼儿‘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关于大狗熊的故事吧!’”
4.“表现特别优异和特别不佳的孩子,分别是谁?对表现不佳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即反思差异化指导。集体教学活动是针对全班的活动,为了兼顾个体差异,反思时应专门针对差异化指导进行反思。比如,中班点数活动后,一位老师这样反思:“小宝已经直接能用‘两个两个数’的方式完成点数了,说明他点数能力已经很强了;而小安唱数得还不是非常熟练。在未来的生活中,但凡有可以用来点数的物品,我都会让他数一数。”
5.“这个活动之后,我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即反思活动延伸。关于活动延伸的反思能实现查漏补缺,也确保了活动的前后连贯性。老师可以着重思考:围绕这个活动,未来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共育等环节中,还可以怎样与这次活动产生链接?比如,在按ABA规律排序后,一位老师这样反思:“我可以让那些没能完成排序的孩子继续在区域活动中排序;家长也可以配合一起找找生活中的规律…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
下一篇:幼儿教师该如何打扮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