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幼师学堂:集体教学中幼儿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实用技巧
时间:2017-01-06 09:25:00
点击率:1334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同样,积极、有效的回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提问与回应的质量提出一些实用性强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1、紧扣教学目标提问
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等精心提问。如大班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故事描写了青蛙和癞蛤蟆之间的真挚友情:青蛙发现癞蛤蟆的钟坏了,于是在除夕夜去买钟;癞蛤蟆因为青蛙来晚了而产生了一系列可怕的猜想,并准备去救青蛙;而当青蛙毫发无损地出现在癞蛤蟆面前时,癞蛤蟆仍旧不放心地把这些可怕的猜想再向青蛙询问一遍,这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如何让幼儿充分理解这种真挚的感情是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难点所在。
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决定他们的能力大小、思维方式等,教师提问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提问的精准度。如在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和牙医讲的话语始终是一样的,为让幼儿体会到这一点,老师这样问大班幼儿:“你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大班幼儿稍加思考便发现了这个秘密。
有个年轻老师想把这个绘本介绍给中班幼儿,因为她感觉此绘本内容没有几句话,中班幼儿也能理解。讲完故事后老师也提了这个关于秘密的问题,中班幼儿无一人能讲得出。后来改成这样对中班幼儿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鳄鱼和牙医讲的话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引导,中班幼儿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有趣的秘密。这就表明,紧扣幼儿年龄特点的提问,才能有效发挥提问的作用。
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由于幼儿能力不同,教师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大部分的提问要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能力强和较弱的幼儿准备相应的提问,如一些需要进行一定概括和创新思考的问题可以问能力强的幼儿,也可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思考都能回答的问题问能力弱的幼儿,以使得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
3、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如在语言活动《老鼠太太请客》中,老鼠太太共请了5位客人,老师出示第一幅画面提问:“第一位客人是谁?它带来了什么礼物?”后面几幅图依次出现,提问也是依次类推。幼儿才看到第二幅就没劲了。可以这样提问:“今天老鼠太太一共请了5位客人,我们来看看它请了哪些客人,你最喜欢谁带来的礼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做引导,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故事。
记得应彩云老师上的《幸福的大桌子》中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应老师这样提问: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4、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又如在语言活动《小松树和大葵花》中,小松鼠和大狮子在最后有一段相互赞赏的话,因为故事前面毫无这方面的提示,因此当老师提问“小松鼠和大狮子会说些什么话呢?”的时候,幼儿没有一点头绪,只能乱猜一气。可见,这类毫无线索的提问是无效的。
回应的技巧
帮助幼儿有效提升
善于追问
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如看图讲述活动《河马村长》中,第一幅图是许多小动物围在一起讨论谁当村长的事,孩子不会一下子看出来,有孩子说到“中间有张纸”,教师马上追问:“大家围在一起,中间还有纸和笔,可能会在干什么?”有孩子回答“在开会”;教师继续追问:“看小动物的表情,它们在开什么会?或是会因为什么事开会?”经过追问启发,孩子回答到:“可能在讨论工作。”
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如社会活动《山坡哪儿去了》中,教师提问:“你们家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一个孩子从家旁边的公园说起,说着就说到自己的奶奶常在公园里锻炼、妈妈在公园里跳舞等等,教师马上追问:“你奶奶、妈妈都喜欢到公园里去,肯定是因为公园里的景色很美,谁来说说公园里的美丽景色?”
当幼儿因为受同伴的影响回答千篇一律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由于幼儿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教师能经常注意有效追问,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第一个孩子说要送给她“冰激凌”,后面的孩子都跟着说要送给同伴什么好吃的,这时教师可以追问:“送些好吃的给朋友,朋友很开心,还能做什么事也让朋友感到开心?”
善于梳理和总结
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教师应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河马村长》中,孩子们为许多动物都安排了工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总结:“刚才小朋友为动物安排工作,有的先选动物再帮它安排工作,如安排小狗当保安……有的是根据村里的工作来选择合适的动物,如村里需要卫生管理员,你们选了松鼠……从这些来看,你们都是根据动物的特长来安排工作的。”
给幼儿适当的思考空间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做出一定的思考,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告知答案,而应耐心等候。特别当有的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给予批评,允许幼儿坐下去再思考一下。
给幼儿评价的机会让幼儿对同伴的回答作出评价,可以让幼儿对老师的提问再一次进行思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在中小班慎用,他们还缺乏评价的能力。在大班运用时,要在幼儿对答案正确与否有较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这时让幼儿评价就有针对性。如语言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让幼儿给故事起名,当幼儿各抒己见起名后,不妨问幼儿:“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好在哪里?”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提问与回应的质量提出一些实用性强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1、紧扣教学目标提问
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等精心提问。如大班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故事描写了青蛙和癞蛤蟆之间的真挚友情:青蛙发现癞蛤蟆的钟坏了,于是在除夕夜去买钟;癞蛤蟆因为青蛙来晚了而产生了一系列可怕的猜想,并准备去救青蛙;而当青蛙毫发无损地出现在癞蛤蟆面前时,癞蛤蟆仍旧不放心地把这些可怕的猜想再向青蛙询问一遍,这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如何让幼儿充分理解这种真挚的感情是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难点所在。
为此,教师这样提问:“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大部分幼儿都能把故事中体现两者感情的情节找出来,当少数幼儿还不能找到讲到上述故事中的点睛之处时,教师再次提问:“癞蛤蟆明明看到青蛙安全出现在它面前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可怕的猜想再问青蛙呢?” 这两个提问都紧扣教学目标,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了理解。
2、紧扣幼儿提问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决定他们的能力大小、思维方式等,教师提问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提问的精准度。如在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和牙医讲的话语始终是一样的,为让幼儿体会到这一点,老师这样问大班幼儿:“你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大班幼儿稍加思考便发现了这个秘密。
有个年轻老师想把这个绘本介绍给中班幼儿,因为她感觉此绘本内容没有几句话,中班幼儿也能理解。讲完故事后老师也提了这个关于秘密的问题,中班幼儿无一人能讲得出。后来改成这样对中班幼儿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鳄鱼和牙医讲的话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引导,中班幼儿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有趣的秘密。这就表明,紧扣幼儿年龄特点的提问,才能有效发挥提问的作用。
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由于幼儿能力不同,教师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大部分的提问要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能力强和较弱的幼儿准备相应的提问,如一些需要进行一定概括和创新思考的问题可以问能力强的幼儿,也可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思考都能回答的问题问能力弱的幼儿,以使得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
3、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如在语言活动《老鼠太太请客》中,老鼠太太共请了5位客人,老师出示第一幅画面提问:“第一位客人是谁?它带来了什么礼物?”后面几幅图依次出现,提问也是依次类推。幼儿才看到第二幅就没劲了。可以这样提问:“今天老鼠太太一共请了5位客人,我们来看看它请了哪些客人,你最喜欢谁带来的礼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做引导,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故事。
记得应彩云老师上的《幸福的大桌子》中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应老师这样提问: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4、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又如在语言活动《小松树和大葵花》中,小松鼠和大狮子在最后有一段相互赞赏的话,因为故事前面毫无这方面的提示,因此当老师提问“小松鼠和大狮子会说些什么话呢?”的时候,幼儿没有一点头绪,只能乱猜一气。可见,这类毫无线索的提问是无效的。
回应的技巧
帮助幼儿有效提升
善于追问
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如看图讲述活动《河马村长》中,第一幅图是许多小动物围在一起讨论谁当村长的事,孩子不会一下子看出来,有孩子说到“中间有张纸”,教师马上追问:“大家围在一起,中间还有纸和笔,可能会在干什么?”有孩子回答“在开会”;教师继续追问:“看小动物的表情,它们在开什么会?或是会因为什么事开会?”经过追问启发,孩子回答到:“可能在讨论工作。”
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如社会活动《山坡哪儿去了》中,教师提问:“你们家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一个孩子从家旁边的公园说起,说着就说到自己的奶奶常在公园里锻炼、妈妈在公园里跳舞等等,教师马上追问:“你奶奶、妈妈都喜欢到公园里去,肯定是因为公园里的景色很美,谁来说说公园里的美丽景色?”
当幼儿因为受同伴的影响回答千篇一律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由于幼儿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教师能经常注意有效追问,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第一个孩子说要送给她“冰激凌”,后面的孩子都跟着说要送给同伴什么好吃的,这时教师可以追问:“送些好吃的给朋友,朋友很开心,还能做什么事也让朋友感到开心?”
善于梳理和总结
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教师应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河马村长》中,孩子们为许多动物都安排了工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总结:“刚才小朋友为动物安排工作,有的先选动物再帮它安排工作,如安排小狗当保安……有的是根据村里的工作来选择合适的动物,如村里需要卫生管理员,你们选了松鼠……从这些来看,你们都是根据动物的特长来安排工作的。”
给幼儿适当的思考空间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做出一定的思考,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告知答案,而应耐心等候。特别当有的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给予批评,允许幼儿坐下去再思考一下。
给幼儿评价的机会让幼儿对同伴的回答作出评价,可以让幼儿对老师的提问再一次进行思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在中小班慎用,他们还缺乏评价的能力。在大班运用时,要在幼儿对答案正确与否有较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这时让幼儿评价就有针对性。如语言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让幼儿给故事起名,当幼儿各抒己见起名后,不妨问幼儿:“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好在哪里?”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