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父母必知:宝宝不爱和其他孩子玩,就是社交有问题吗?
时间:2016-11-26 09:16:00
点击率:958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宝宝小的时候,关注他的吃喝拉撒;现在慢慢长大了,开始操心为他找小朋友,想着让他和同龄人一起玩、多接触。无论我怎么努力,儿子都不搭理其他小朋友,总是自顾自,他是不是太内向?有点孤僻?长大会不会不合群啊?我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才一岁多,他的眼里根本没有‘同伴’这个概念,这个阶段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幼儿教育网指出,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烦恼呢?今天跟大家分享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孩子之间的互动玩耍模式,就基本可以判断出每个孩子的年龄哦。
第一阶段:独自玩耍
1岁之前的宝宝会花很长时间一个人玩,他们愿意和家庭成员待在一起,也愿意和家庭成员玩,但好像对其他宝宝几乎都视而不见。
这个阶段其实对孩子的发展很关键,独自玩耍的时间其实是孩子在不断自我确认,这是“我的”脚,这是“我的”声音,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玩具,这些都是我的,我的,我的!这是她最初对这个全新世界的认知,其他也许还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但她已经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大概从10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宝宝慢慢开始乐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呆在一起了,但他们之间几乎不会有什么交流和互动,各玩各的,但会听和观察其他孩子。他们之间唯一的互动好像就是抢玩具,因为每个孩子都觉得这个玩具是“我的”。其实“抢玩具”这个行为本身也是说明了宝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周围有同伴存在了。
平行玩耍的阶段是孩子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要更加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和年龄相仿的孩子呆在一起,去体验她人生的早期社交。如果之前你没有做,这个阶段开始就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Play date)或者去一些早教课、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但要注意,创造机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求孩子就能互动交流,适应周围有同龄人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
同时,正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交能力还不成熟,当孩子之间出现一些所谓的“行为问题”,比如抢玩具、比如打人,大人是需要干预的,而不能“让孩子自己解决”。我们的干预不是惩罚或者表扬,而是在给孩子们(双方,打人和被打者)演示正确的社交方式应该是怎样的,身教大于言传。
尽管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但各玩各的!
第三阶段:联合玩耍
大概在2~3岁之间,大部分孩子进入了“联合玩耍”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还是各玩各的,但和上一个阶段有个明显变化就是他们会模仿其他孩子做一样的事。比如,在玩扮家家游戏时,如果一个孩子披上一块毯子扮超人,那很多孩子也会跟着披上毛巾、毯子或者被单来扮公主、仙女或者蜘蛛侠等。他们会开始互动,比如交流、交换玩具玩,但每个人还是自己玩自己的,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这也是很多育儿书会建议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适应周围有同龄孩子的存在,那她需要有空间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而且最好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那无疑幼儿园是个不错的选择。话虽如此,但幼儿园也不是唯一绝对的选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开始接触同龄人,接触的时间更长,接触的人更多。
玩一样的内容,但自己玩自己的!
第四阶段:合作玩耍
这个阶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父母们会特别注意到的。这个阶段发生在4岁左右,孩子开始有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家会齐心协力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玩耍。也是这时开始,我们会很清晰地发现,孩子之间一定会出现一个“孩子王”,他会更有“领导能力”,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指挥其他孩子怎么做。沟通交流和聆听能力是这个阶段的关键。
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开始有了“好朋友”的概念。有不少很早就上幼儿园的孩子,之前也许每次去幼儿园都大哭大闹,但好像一过了4岁生日,就不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有的还会特别特别期待上幼儿园。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第一次有了“好朋友”,因为这些好朋友,幼儿园变得不同了,而从这时开始也意味着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解决很多朋友间的争端了。
开始合作完成同一个目标!
给孩子一个社交环境很重要
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3岁以前的孩子很可能在有其他孩子在场的时候是坚持自己玩自己的,很少与其他孩子合作玩游戏。但这种环境,这种场合,对于孩子养成合群的精神是必要的。孩子可以在这种场合感受到群体的气氛,观察其他孩子的行为,学到许多新的知识、技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还能在这种环境中体会到公共秩序和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虽说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说3岁前的孩子不需要与其他孩子交往,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场所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块儿玩,这对如今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同伴。或许许多父母认为,父母可以与孩子有良好的关系,或者还有长辈、保姆等方式保证孩子能有人与之交往,所以孩子在家并不缺乏交往对象,不存在交往缺乏问题。但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不能相互替代或相互转化,两个系统各自对心理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
3岁前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成人的保护之下,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经验,以后就会出现对集体活动不适应的现象。如不善于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不善于相互配合,不善于遵守活动规则,往往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不被重视和被忽略的人,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即使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生活的圈子扩大了,父母仍然要用以上态度和方法来引导他们与其他小朋友合作,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其实孩子才一岁多,他的眼里根本没有‘同伴’这个概念,这个阶段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幼儿教育网指出,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烦恼呢?今天跟大家分享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孩子之间的互动玩耍模式,就基本可以判断出每个孩子的年龄哦。
第一阶段:独自玩耍
1岁之前的宝宝会花很长时间一个人玩,他们愿意和家庭成员待在一起,也愿意和家庭成员玩,但好像对其他宝宝几乎都视而不见。
这个阶段其实对孩子的发展很关键,独自玩耍的时间其实是孩子在不断自我确认,这是“我的”脚,这是“我的”声音,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玩具,这些都是我的,我的,我的!这是她最初对这个全新世界的认知,其他也许还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但她已经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放轻松,不要给予宝宝太多的“社交”压力,强迫宝宝和其他孩子玩,强迫孩子去分享。孩子只有形成非常安全的“我的”概念,才能有勇气去探索“你的”、“他的”这些区域。过早地去强迫,不是在帮助宝宝,而是在摧毁宝宝刚刚建立起来的关于“我的”安全感。
第二阶段:平行玩耍大概从10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宝宝慢慢开始乐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呆在一起了,但他们之间几乎不会有什么交流和互动,各玩各的,但会听和观察其他孩子。他们之间唯一的互动好像就是抢玩具,因为每个孩子都觉得这个玩具是“我的”。其实“抢玩具”这个行为本身也是说明了宝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周围有同伴存在了。
平行玩耍的阶段是孩子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要更加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和年龄相仿的孩子呆在一起,去体验她人生的早期社交。如果之前你没有做,这个阶段开始就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Play date)或者去一些早教课、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但要注意,创造机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求孩子就能互动交流,适应周围有同龄人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
同时,正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交能力还不成熟,当孩子之间出现一些所谓的“行为问题”,比如抢玩具、比如打人,大人是需要干预的,而不能“让孩子自己解决”。我们的干预不是惩罚或者表扬,而是在给孩子们(双方,打人和被打者)演示正确的社交方式应该是怎样的,身教大于言传。
尽管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但各玩各的!
第三阶段:联合玩耍
大概在2~3岁之间,大部分孩子进入了“联合玩耍”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还是各玩各的,但和上一个阶段有个明显变化就是他们会模仿其他孩子做一样的事。比如,在玩扮家家游戏时,如果一个孩子披上一块毯子扮超人,那很多孩子也会跟着披上毛巾、毯子或者被单来扮公主、仙女或者蜘蛛侠等。他们会开始互动,比如交流、交换玩具玩,但每个人还是自己玩自己的,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这也是很多育儿书会建议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适应周围有同龄孩子的存在,那她需要有空间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而且最好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那无疑幼儿园是个不错的选择。话虽如此,但幼儿园也不是唯一绝对的选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开始接触同龄人,接触的时间更长,接触的人更多。
玩一样的内容,但自己玩自己的!
第四阶段:合作玩耍
这个阶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父母们会特别注意到的。这个阶段发生在4岁左右,孩子开始有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家会齐心协力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玩耍。也是这时开始,我们会很清晰地发现,孩子之间一定会出现一个“孩子王”,他会更有“领导能力”,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指挥其他孩子怎么做。沟通交流和聆听能力是这个阶段的关键。
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开始有了“好朋友”的概念。有不少很早就上幼儿园的孩子,之前也许每次去幼儿园都大哭大闹,但好像一过了4岁生日,就不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有的还会特别特别期待上幼儿园。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第一次有了“好朋友”,因为这些好朋友,幼儿园变得不同了,而从这时开始也意味着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解决很多朋友间的争端了。
开始合作完成同一个目标!
给孩子一个社交环境很重要
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3岁以前的孩子很可能在有其他孩子在场的时候是坚持自己玩自己的,很少与其他孩子合作玩游戏。但这种环境,这种场合,对于孩子养成合群的精神是必要的。孩子可以在这种场合感受到群体的气氛,观察其他孩子的行为,学到许多新的知识、技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还能在这种环境中体会到公共秩序和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虽说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说3岁前的孩子不需要与其他孩子交往,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场所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块儿玩,这对如今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同伴。或许许多父母认为,父母可以与孩子有良好的关系,或者还有长辈、保姆等方式保证孩子能有人与之交往,所以孩子在家并不缺乏交往对象,不存在交往缺乏问题。但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不能相互替代或相互转化,两个系统各自对心理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
3岁前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成人的保护之下,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经验,以后就会出现对集体活动不适应的现象。如不善于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不善于相互配合,不善于遵守活动规则,往往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不被重视和被忽略的人,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即使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生活的圈子扩大了,父母仍然要用以上态度和方法来引导他们与其他小朋友合作,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