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幼师必备:幼师面对特别喜欢告状的幼儿怎么办?
时间:2016-11-15 09:10:00
点击率:1566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很多教师发现,幼儿升入中班以后,告状现象逐渐增多,比如:“老师,嘟嘟插队了”、“明明洗手没有打肥皂”……4—5岁的幼儿爱告状是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尚未成熟的表现,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和理解幼儿。教师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并站在幼儿的角度尊重和理解幼儿,不要随便敷衍,否则既是对幼儿的不礼貌、不尊重,也会让幼儿感到委屈。
其次,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听完幼儿的讲述后,教师要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和幼儿告状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幼儿告状是因为其他幼儿危害到了自己的“利益”。
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学会运用礼貌用语来获得同伴的允许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就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争抢等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的幼儿告状,是为了维护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的道德感也在不断地发展,他们能够把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量化到同伴的行为规范上。
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违反了规则,做出了不良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予以纠正。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在弄清幼儿行为动机的基砌上,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总之,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到宽容的快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
要教育幼儿多看同伴身上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找出自身的不足;
同时,教幼儿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当幼儿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幼儿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
所以,每次幼儿告状的时候,教师都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引导幼儿集体进行讨论,把问题抛给幼儿,要让幼儿懂得:除了发泄情绪、依赖成人之外,还要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这对他们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是稳定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教师说话的语气、口吻小、中、大班要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小班教师说话语气要缓慢、亲切、角色意识强;
中班教师说话要生动、有趣、游戏情趣强;
大班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富有启发性、诱导性、激励'性和知识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制作新颖直观的教具来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
比如在“食物的旅行”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借助消化器官的模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幼儿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模型上,也就很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点。
但要注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以减轻幼儿的精神疲劳,保持注意的稳定。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和理解幼儿。教师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并站在幼儿的角度尊重和理解幼儿,不要随便敷衍,否则既是对幼儿的不礼貌、不尊重,也会让幼儿感到委屈。
其次,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听完幼儿的讲述后,教师要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和幼儿告状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幼儿告状是因为其他幼儿危害到了自己的“利益”。
中班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现象。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学会运用礼貌用语来获得同伴的允许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就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争抢等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的幼儿告状,是为了维护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的道德感也在不断地发展,他们能够把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量化到同伴的行为规范上。
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违反了规则,做出了不良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予以纠正。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在弄清幼儿行为动机的基砌上,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总之,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到宽容的快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
要教育幼儿多看同伴身上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找出自身的不足;
同时,教幼儿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当幼儿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幼儿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
所以,每次幼儿告状的时候,教师都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引导幼儿集体进行讨论,把问题抛给幼儿,要让幼儿懂得:除了发泄情绪、依赖成人之外,还要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这对他们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是稳定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教师说话的语气、口吻小、中、大班要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小班教师说话语气要缓慢、亲切、角色意识强;
中班教师说话要生动、有趣、游戏情趣强;
大班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富有启发性、诱导性、激励'性和知识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制作新颖直观的教具来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
比如在“食物的旅行”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借助消化器官的模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幼儿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模型上,也就很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点。
但要注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以减轻幼儿的精神疲劳,保持注意的稳定。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