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如何应对经不起批评的孩子?
时间:2016-11-11 09:04:00
点击率:1015 作者:幼儿教育网小编
女儿4岁10个月,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很少批评她,可是,现在她不管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接受不了批评。老师批评她,她就不想去上幼儿园;我们说她做错了,她就很不高兴甚至哭闹。也许是我们原来这种过多的表扬让她成了这样。请问现在应该怎么办,才能引导她接受批评?
——彤彤妈妈
彤彤妈妈:
你好!
喜欢表扬、抵触批评乃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适应批评的能力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素质,否则孩子将难以正常地社会化,长大后一旦面临批评,更容易采取不健康的反应方式,不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赏识过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有其道理,但赏识教育并不完全排斥批评。如果一个孩子极少挨批评,就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一旦面临批评,就可能毫无思想准备而难以承受。彤彤妈妈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是对的,但日常教养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入批评,这样才能帮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从而增强对批评的适应性。
认知偏差。孩子对批评的排斥也可能是认知偏差造成的。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以"非黑即白"的思维对待表扬和批评,受到表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很棒,被批评了就否定整个自己。在这样的认知模式之下,孩子就容易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反抗批评本身,因为他不愿意体验批评带来的那种挫败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全面地评价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受到批评并非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善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就是最棒的。
负面示范。"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也是如此。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本身就对批评过分敏感,孩子就容易从父母的应对方式中感受到批评的可怕力量,并习得父母对待批评的方式。这就要求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不能仅仅给孩子讲空洞的道理。
方式错误。孩子受不得批评,也可能是批评者不懂沟通技巧、批评的方式不够科学所致。比如,批评应该是陈述错误行为的事实,然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非家长宣泄对事情本身的情绪,但有的家长分不清二者的区别,把批评变成是辱骂。再比如,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件,而非否定整个人,但有的家长批评起来就对人不对事。再比如,批评之前最好先肯定孩子行为中积极的方面,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批评的内容,但有的家长上来就全盘否定孩子的行为,一开始就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等等。所以,批评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认真学习沟通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批评声声入耳。
由上述分析可见,帮助对批评过敏的孩子接受并适应批评,是个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家长坚持科学引导的同时,也要端正心态,学会等待!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彤彤妈妈
彤彤妈妈:
你好!
喜欢表扬、抵触批评乃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适应批评的能力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素质,否则孩子将难以正常地社会化,长大后一旦面临批评,更容易采取不健康的反应方式,不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那么,当孩子经不起批评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一般来说,孩子听不得批评,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逐一排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关系不良。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彼此良好的关系是孩子接受批评的基础,在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只对特定批评者的批评"不感冒",就要考虑批评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出了问题,从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做起,好的关系之下,孩子才能听进去对方的批评。赏识过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有其道理,但赏识教育并不完全排斥批评。如果一个孩子极少挨批评,就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一旦面临批评,就可能毫无思想准备而难以承受。彤彤妈妈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是对的,但日常教养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入批评,这样才能帮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从而增强对批评的适应性。
认知偏差。孩子对批评的排斥也可能是认知偏差造成的。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以"非黑即白"的思维对待表扬和批评,受到表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很棒,被批评了就否定整个自己。在这样的认知模式之下,孩子就容易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反抗批评本身,因为他不愿意体验批评带来的那种挫败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全面地评价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受到批评并非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善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就是最棒的。
负面示范。"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也是如此。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本身就对批评过分敏感,孩子就容易从父母的应对方式中感受到批评的可怕力量,并习得父母对待批评的方式。这就要求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不能仅仅给孩子讲空洞的道理。
方式错误。孩子受不得批评,也可能是批评者不懂沟通技巧、批评的方式不够科学所致。比如,批评应该是陈述错误行为的事实,然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非家长宣泄对事情本身的情绪,但有的家长分不清二者的区别,把批评变成是辱骂。再比如,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件,而非否定整个人,但有的家长批评起来就对人不对事。再比如,批评之前最好先肯定孩子行为中积极的方面,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批评的内容,但有的家长上来就全盘否定孩子的行为,一开始就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等等。所以,批评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认真学习沟通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批评声声入耳。
由上述分析可见,帮助对批评过敏的孩子接受并适应批评,是个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家长坚持科学引导的同时,也要端正心态,学会等待!
幼儿教育网官网:www.zgyejy.net(长按可复制)
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yuerjiayuwang,直接说出你的问题,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们的支持将是幼儿教育网最大的动力